时隔50年,北京南锣鼓巷再访张难先旧居(2)
辛亥革命网 2016-05-12 09:05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向虎雏 查看:
近日,我去塞外内蒙参加完三妹向新蕖、杨国维的儿子杨琪和葛彩荣的婚礼,回汉时在北京大妹向菊畹家小住。大妹的女儿梁晶晶在北京大学教书,我问这段时间南锣鼓巷炒得沸沸扬扬,又是主动取消国家3A级景区资质,又是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大妹她们全家去过一次,人山人海,说没什么好玩的。晶晶告知,南锣鼓巷就在鼓楼附近,立即触发我对前圆恩寺张难先旧居的联想。第二天清晨,我独自一人从西二旗北大家属区乘717公交,至白石桥转6号地铁,径自抵达南锣鼓巷。第一感觉,似曾相识,50年前我来过,就是这个地方。记得当年按父亲的草图沿交道口一路搜索到前圆恩寺胡同,那是条土尘较多没台阶的上坡巷,张老的家在巷子尽头的右侧,我来去匆匆,是从原路离开的。其实再前行10来米,就是与其正交现在声名雀跃的南锣鼓巷。该巷原称罗锅巷,因其地势中间高、周边低,如一驼背人而得名。这次我很快找到张难先旧居,大门紧闭,从门缝见影壁前布满柳絮落叶,似无人居住。询问斜对面刚建立半年的南锣鼓巷社区服务中心和邻居们,皆不知道这座古宅的前世今生。我在旧居前给武汉张老的孙女张铭歌打电话,她说曾经多次找过,早已面目全非,毕竟过去了半个世纪,人去楼空。至少在南锣鼓巷,只有近现代文化名人的故旧居,经过批准,才能成为挂牌故居。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南锣鼓巷沿用了“里坊制”的建筑理念,两侧各对称排列着8条胡同,呈鱼骨状,像是蜈蚣的腿。以前北边还有两口井,刚好是蜈蚣的眼睛,所以早期也叫“蜈蚣巷”。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作为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南锣鼓巷不仅深受国人喜爱,更是外国人喜欢常逛的地界。许多外国政要、名人来北京,都要来南锣鼓巷看一看,在这里体味中国寻常人家的乐趣。2011年8月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时,去鼓楼吃炸酱面,他的一次造访,让炒肝店名声大噪,不少人慕名去吃炸酱面。2012年2月2号,德国总理默克尔抵达北京,在结束中国社科院的演讲之后,忙里抽闲参观了南锣鼓巷文化街,但没吃炸酱面。南锣鼓巷日均客流量超3万人次,周末超5万人次,节假日超10万人次,数量直逼故宫,严重超出景区承载能力。一些住户门上贴着拒客告示,大有防火防盗防游人闯入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