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0年,北京南锣鼓巷再访张难先旧居(6)

辛亥革命网 2016-05-12 09:05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向虎雏 查看:

近日,我从塞外内蒙回汉时在北京小住。南锣鼓巷就在鼓楼附近,立即触发我对前圆恩寺张难先旧居的联想。

  走到路边陈列的那组上马石、拴马桩,以及精美绝伦的门墩儿街头景点,果然发现左上角高高钉着块红色的“蒋介石行宫”指示标牌,这在南锣鼓巷导游服务中是少见的。

  蒋介石行辕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的府邸,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筑。既有四合院,又有西洋楼,还有很大的花园。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喷泉,还有来自圆明园的刻石。蒋介石也喜爱南锣鼓巷,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2月,蒋以“抗战领袖”的身份赴北平慰问,这里曾是他的北平行辕。1948年9月又来北平应对“辽沈战役”,蒋再次下榻于此。解放后,曾为南斯拉夫大使馆,因不开放,索然无味。  

  不得不提一笔帽儿胡同西口的35和37号,这是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即婉容的娘家,老百姓俗称其为“娘娘府”。1906年, 婉容出生于此,因其容貌端庄秀美、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在贵族中闻名遐迩,1922年被选入宫,成为清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后。想当年,溥仪皇帝无比隆重地从这里接走他的17岁新娘婉容时,帽儿胡同何等风光!“父以女为贵”,婉容的父亲被册封为三等承恩公,该宅升格为承恩公府。为使大婚时迎奉皇后的凤舆进出方便,将府门与前院进行了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帽儿胡同里出生长大的婉容,即便不幸成了“末代皇后”,也曾使她的门庭蓬荜生辉。时隔一个世纪,她的娘家故里依然是南锣鼓巷里的亮点。虽不开放,游兴盎然。

  南锣鼓巷59号是明清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洪承畴故居,距今400年了,证明南锣鼓巷是北京的最古老街区之一。该故居并非文物保护单位或挂牌故居,现院内房屋大部分改建,惟存北房三间。菊儿胡同的3、5、7号是清光绪时大臣荣禄的宅邸。3号是祠堂,5号是住宅,7号是花园。7号曾作过阿富汗大使馆,如今这几个大院都是大门紧闭,门前破败的样子。

  ……

  南锣鼓巷行,收获颇丰。不仅找回张难先旧居50年前的记忆,还领略了北京的古老胡同文化。自从暂停接待旅游团队,主动取消国家3A级景区资质,南锣鼓巷已无人满为患之虞。同样是文化巨擎,茅盾的居住条件远逊于什刹海西岸的郭沫若故居,但更接地气。茅盾故居及其图片展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模范读本,值得一游。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