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社会心态冲突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2)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居伟忠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在弃旧迎新接受变革心态的影响下,从武昌起义到民国初年,荡涤旧事物,建设新世界,,辛亥革命后社会心态冲突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变

  由于满清专制统治,远代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到191 1年为止,开办资本在I万元以上的中国私人厂矿企业只有562家,资本总额为13222万元.   资产阶级队伍弱小,“1911年工矿、交通、商业等所有行业的资本家,估计也只有五万余人。”如果以商务成员看,1911年全国所有成员192903人,仅占全国人口0.04%。

    说民初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很大发展,是相对于原来纯一色的自然经济,相对于洋务运动而言,但相对于一个小农经济汪洋大海的4亿人口大国而言,仍显得微不足道,按资本主义发展要求,近代工业经济基础毕竟过于薄弱.民初沿海开放城市以外的广大农村基本上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仍占绝对优势.生产关系上,尽管“官庄”旗地”被取消,但土地所有权转到汉族地主或军阀手中,租佃关系成为封建射翻版,封建依附关系仍然存在,成为后来北洋时期军阀林立的社会基础.农业生产技术并无新的进步,日本“天野元之助的中国农业吏仔细考虑了每一种重要作物有关的技术以及农具的发展后指出:民国时期的农业技术是清代农业实践的继续,仅略有改进。不少农户因没有牛,只得用人扶犁,水田的灌溉基本是人力水车,农民所施肥料基本是人畜排泄物,至于购买柴油动力抽水杌,运用化肥者简直凤毛薜角。农村商品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局限于沿海、城市附近的经济发达地区,它的发展仅起挎击、削弱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作用,、但与大面积封建经济存在几乎不成比例,远不能取而代之,封建经济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阻碍。

    3、文化普及程度低  

 清末全国70%的民众是文盲、半文盲。1912年春,孙中山看到“人民颇有不知民国之为何义,文明进步为何义。”李大钊考察农村时感慨地说:“乡村小学教师的知识,不晓得现代延迟到几世纪呢!至于那阅书报的机关,更是绝无仅有。”农民“一天到晚,只是到田园里去,象牛马一般作他们的工,就是在吹风落雨,灯前月下的时候,有点闲暇,也没有他们开展知识修养的机会。”澎湃在他的文章里反映广东海丰农民中,有百分之八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所以资产阶级视为革命重大成果之一的公民选举,在实行中严重变形,如江苏宝山县在选举中虚报选民人数者有之,雇人投票者有之,强令投票者有之,用金钱酒饭拉选票者有之,互上攻讦而酿成纠纷者有之。有的选民把参加投票“视为畏途”而躲避,甚至身为乡自治会议长、副议长的人也借故不参加选举。有一个乡因不明选举规则,选举结果被省检察厅判无效.但该乡选民却全部拒绝重新投票。有人上书江苏都督,指出选举是“徒博虚名而招扰民之实祸。”请求停办选举.这种状况可以用一位日本记者辩历半个中国后的话说明:民初的中国“身躯是共和,头脑是专制。”

 4、抗拒变迁

 哈定说::“当一种文化受到外力作用而不得不有所变化时,这种变化也只会达到不改变其结构和特征的程度与效果.”……所以尽管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例证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创造性适应,更新变化和文化相应发展的特征,但同时也应看到,这些特征从一般进化的意义上说也具有保守的、反进步的特征。因为它们在稳定过程中也发挥功能。”@美国学者奥格本对抗拒变迁的原因也作了详尽杂技,概括出几项因素:①旧文化残留l②旧文化的效用;③地理等原因引起的发明与传播的困难I④既得利益I⑤传统的力攮I⑥习惯;⑦社会压力I⑧遗忘不快;⑨心理特质与保守性。这些分析十分精彩,同样适用于对北洋社会历史的解释,其中几条对回归心态j移式解释特别恰当,比如叙述习惯对文化变迁抗拒作用时说:“习惯的心理原因是因为按照旧的方式对刺激作用反应比寻找新的更现实。”毫无疑问,旧习惯还是有效用的,可以满足某些心理需要,尽管新习俗看来更好一些.8又如对遗忘不快论述时说:“精种分析家观察到,人倾向于忘记不愉快的事情,这种心理过程也增强最保守性,如果记忆是这佯地方选择,过去一定就是非常美好的,那么,我们必然要反对改变过去的传统,”再如叙述心理特质与保守性时说:“有的因素可以加速变化,好奇心就是这佯的因素,它是发明的一部分,压抑欲望会导致不安,这也提供了变迁的动力。痛苦在许多时候也可以提供变迁的动力,确实,当满清专制统治被推翻,广大民众的“压抑”和“痛苦嚆工随之被忘却I经历了一段募仿西洋生活后,好奇心随之不复存在,募然回首,发现中国固‘有的东西仍然有效用,因为“文化的一些非物质方面,如风俗、信仰、宗教活动、民俗、迷信、社会习惯以及哲学,它们存在的效用就是可以满足某些心理需要。岫这时候,要求变迁的动力消失了。地理原因造成传播困难也是中国社会抗拒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晚,集中在城市,所以农村有的地方关于城市发生什么变化几近一无所知,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形容一点不过分。冯玉祥在一则回忆中写道:。保定府更康褚庄虽然只二里,然而村民对那里的城市文明并不感到多大兴趣,有时却反而以鄙夷憎恨的眼光去看它。这里听不到关于政治的淡话,也听不到列强侵略中国的痛史.外面种种巨大的时变,如同隔成两个世界,很少波动到康格庄来.”国有一本书记载的情况更令人吃惊:“屹立于北平侧冀的平西解放区,在1938年初为我军开辟,平西中心地区,名为野山坡,崇山峻岭,民风强悍,文化比较落后,该地居民,在民国18年才知道民国,”9闭塞使居民保持旧习惯,因因相袭,“守着前人的传说与长辈的教导,”保留其数千年来的习惯,旧观念抵制与旧文化相异的东西,即使是新的农业技术也一样,他们会说:“我们做田的人,年年有一定的打算,一出颢}花样,就闹乱了,就要不合算,”o与文明隔绝使他们与政治更加无缘,甚至严重曲解,严重脱离’时代,民国十多年后,广东南路一些县的乡间,还有不少农民在“称道清朝好处,并以民国以来战乱,都是因失掉了真命天子.”

   (二)回归传统的表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