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社会心态冲突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6)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居伟忠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在弃旧迎新接受变革心态的影响下,从武昌起义到民国初年,荡涤旧事物,建设新世界,,辛亥革命后社会心态冲突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变

   中国人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早就体现于古代大同思想中,中国古代对大同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有,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而不闭,是为大同,”近代以来,大同思想一直作为理想社会思想被宣扬,甚至尝试变为现实。太平天国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的‘天朝田亩制度》吸引无数农民参加到起义队伍中来。戊戌变法维新派中大肆宣扬大阿思想,康有为I:大同书)庚部第一章写道:农不行大同则不能均产而有饥民.第二章写道:工不行大同则使国乱,认为“一厂一场,小工千万,仰之而食,而资本家复得操纵轻重小工之日食而控雠之,或抑勒之,于是富者愈寓,贫者愈贫矣.”第三章写道:商不行大同则乱人性.与大同相违背的根本在于。“私有”,“夫以有家之私,及私产之业,则必独人自为营业,此实乱世之无可如何者也.州盖许人民买卖私产,既各有财产,则贫富不齐,终无由均。孙中山更是把民生主义禅发为大同主义 “天下为公”的社会思想,他“在桂林对滇鞍粤军的演说”中发挥孔子思想说;“孔子有言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此,则从不独亲其亲,从不独子其子,是为大同世界,大同世界,雌所谓‘天下为公’,要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营,幼者有所教,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财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孙中山发现俄国式的社会主义与中国大同思想相似.他说工“今日唯俄国新刨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凡有老者、幼者、残废者,皆由政府给养,故谓之劳农政府.其主义在打破贵族及资本家之专制.”接着,孙中山干脆把社会主义看作走向大同世界的通途,认为工“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既不存尊卑贵贱之见,则尊卑贵族之阶级,自无形而归于潦灭.农以生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士以治之,各尽其事,各执其业-,幸福不平而自乎,权利不等而自等,自此演进,不难致大同之世也。旧孙中山思想代表这时代许多人的共同心态,把社会主义与大同思想接合加以接受.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一些内容相近表明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当社会主义思想进入中国社会,人们把它与大同思想比较甚至等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的曲折历程表明,中国社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深入的避程,正如瞿秋白所说: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19世纪40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楱槠髟啊,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雍的水阐,且开放,旁流杂出,虽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其时一般的社会思潮一半都是如此.旧中国人带着朴素的眼光看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前景的描述,当看到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社会时,觉得似曾相识,很配胃口,符合理想中的“大同世界”,所以,在俄国社会主义吸引下,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社会在进退两难之际,从众多“主义”中选择马克恩主义,抛弃资本主义,掉转方向,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则是受到再选择心态的影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