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无锡社会的变迁——纪念辛亥革命九(2)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王赓惫 查看:
无锡的手工业有悠久的历史,以行业众多、品种丰富见称。明清以后,一些专业的手工业者都向城镇集中。有些较大的集镇已有自己的土特产闻名于世。在《无锡金匮县志》中,城镇居民的职业构成有显著反映。当时无锡城厢f包括郊区)人口为二十余万。几个较大的集镇居民已达万人以上。他们之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地主、官绅以及其他职业只占极少的比率。这一事实表明明清以后无锡县城镇特别是城厢在性质上已发生变化,已由一个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堡垒转向一个工商业集中的城市。城市性质上的变化必然引起城市功能上的变化。政治统治的功能在削弱,而工商管理功能在加强。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化,加强了这方面的变迁。此外,明清之后,外商如晋、徽、浙、赣等地商入也进入了无锡市场。于是除本地的行会、公所以外,外地的会馆林立。它带来了各地的乡风土俗,丰富了本地的文化。城市由原先的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也成了城市功能变化的一大动因。
二、市民社会的诞生
和欧洲国家相比较,中国市民社会的出现,可以说滞后了好几个世纪。清末‘新政”以后,无锡市民社会的产生加快了步伐。关于清末‘新政’’,过去否定的多,认为那是清政府统治者搞的一次骗人的把戏,目的在苟延即将覆灭的命运。这有些偏颇,问题出在对‘新政”的主观动机和实施后的客观效果不作分别观察。笔者同意已故陈旭麓教授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提出的看法,认为那是‘假维新中的真改革’’,它所实行的军制、政治、法制、教育改革和奖励实业对促进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各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是‘由一批曾仇视改革与改革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下面就本文所涉及的内容,看一看当时无锡的情况。据《无锡市志·大事记》记载:
光绪二十七年( 1901)“夏,杨萌航借埃实学堂,成立励志学会,推裘廷梁为会长。八月,为官府行令禁止。”
光绪三十一年( 1905)“六月,锡金商务分会f简称锡金商会)成立,商部顾问周舜卿为总理。民国元年( 1912)锡金商务分会改为锡金商会?“‘六月~七月,锡金商会及其所属公所、商店,响应上海商会关T_抗议美国限制华人入境开展拒售美货运动的通电,在城乡掀起抵制美货的爱国运动。”“是年,锡金农会成立,会长周舜卿。”
光绪三十四年( 1908)“清廷拟行立宪,锡金两县商、农、教3法团组成绅商学会,负责处理地方事务,次年改绅商学会为城厢自治公所。”
宣统元年(1909)“九月,秦效鲁(毓园、孙保圻等创办(锡金日报》。”
宣统二年( 1910)“是年,无锡市议事会和无锡市自治公所分别成立。”
宣统三年( 1911)“锡金商会成立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