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无锡社会的变迁——纪念辛亥革命九(5)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王赓惫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人类历史的脚步跨入了二十一世纪的头一年,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无锡社会的变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辛亥革命前无锡民情风俗的又一象征性的变迁,就是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显著的表现,便是女性和男性平等入学。在传统的教育制度下,女子是没有权利入学读书的。即使官宦之家的名媛淑女。也只能由家庭延聘教师,不能出阁门一步。可是在近代,这种局面被打破。无锡城乡从光绪二十八年( 1902)起陆续开办了女子学校,招收女青年入学读书,学习一般文化,也学当时称之为‘格致”的自然科学。在早期的留学生中也有女性,如胡彬夏、杨萌榆等人。胡不仅去日本留学,还是个女权运动的积极分子,光绪二十九午( 1903)她在日本组织‘留日女学生共爱会”;杨先去日本留学,后由政府派往美国留学。辛亥革命后女子外出留学的更多。可惜我们在这方面缺乏完整的统计资料。在妇女社会地位问题上,最为敏感的是婚姻。传统社会中,妇女一直没有婚姻自主的权利,通行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进入近代以来,由自由恋爱而结婚成家的也开了风气。这种婚姻被称之为“自由”,在无锡不再受到社会指责,公认是合法的了。

  商业资本和自然经济不同的首要特征是它的开放性。在开放中活动的商业资本本能地重视信息的灵通,因为市场物价的涨落是商品买卖的命脉所在。为此它对传播媒介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了。在传统制度下,只有政府的塘报、邸报,但它只传播政府的公告,不过问社会的动态,对商业活动毫无作用。于是刊行现代型的报纸便应历史的要求提到日程上来。光绪二十四年f 1898)无锡出现了第一张现代型的报纸,也就是由裘廷梁、裘梅侣f女1叔侄创办的《无锡白话报》。时隔十年之后,又有秦毓鎏、孙保圻创办的《锡金日报》。《无锡白话报》是国内首先创办的报纸之一。它不仅有首创的功绩,而且采用人民群众的口语。在当时也是破天荒的举动。办报的实践,培养了裘廷梁、裘梅侣等近代中国笫一代著名新闻记者。同年,裘梅侣又同康同薇f康有为女儿)、李蕙仙(梁启超夫人)在上海创办《女学报》,宣传维新。她还是个翻译家,一生翻译了好几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书籍。无锡在辛亥革命以后,出现了好几种报纸。《无锡白话报》和《锡金日报p不无路蓝缕之功。可惜天不假年,裘梅侣三十多岁就因传染病而亡故。 

  这些民情风俗在无锡的蜕变,接触的都是关涉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可见辛亥的革命风暴是不可能平地刮起来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