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回归唱主角的王正廷是辛亥革命的功臣

辛亥革命网 2011-10-3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青岛回归唱主角的王正廷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功臣,而且是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 ,青岛回归唱主角的王正廷是辛亥革命的功臣,
 

  青岛回归唱主角的王正廷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功臣,而且是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

  1、王正廷是辛亥革命的功臣

  在辛亥革命中,王正廷功不可没,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王正廷的一生,是从辛亥志士、革命“参赞”到爱国外交官的转变,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王正廷最主要的功绩也在于此。1911年,为建立统一的民国政府,南北和谈的局面出现,但和谈地点是在上海还是武昌,双方争执不下。王正廷认为上海好,不仅交通便利,为中外耳目所寄,易造影响,而且能和已经光复的苏浙地区联成一气。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发表《致各省代表团函》:“瑛等与唐即日赴沪,宁会选举,务乞稍缓,俟唐、伍会商后再举,必得美满结果。”1911年12月15日,南北和谈在上海举行,王正廷是“参赞”之一,同时也是孙中山的特别代表,这说明他已是孙中山信任和器重的人。

  立国文献也是以王正廷为主起草的。为结束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权,必须仿照西方政治制度,重建中国的国体和政体,起草政府的组织大纲和宪法。王正廷与雷奋、马君武组成起草小组并为第一执笔人。据记载,他“仅凭课业见闻,冥搜默写,一个晚上便写出了草案,然后同雷奋、马君武一起字斟句酌,数易其稿,卒底于成——距开笔不到两天时间”。王正廷曾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即后来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适应形势,孙中山决定把《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修改为具有宪法效力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此,王正廷与宋教仁、王宠惠等人密切合作,以《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为参考,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工作,对于王正廷来讲,参与起草《临时约法》成为衡量其个人在整个辛亥革命中所作贡献的历史尺度。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大涨了国人的志气。1919年,王正廷作为全权代表之一出席巴黎和会。使团五人意见不一,外国势力又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争执焦点集中在中国是否承认日本承继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王正廷力排众议,顶着巨大的压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恰逢国内爆发五四运动,群情激愤。王正廷的义举极大地激励了国人救亡图存的热情,他的名字也与诸多志士仁人一道,在历史中焕发隽永的光辉。

  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浙江奉化人。王正廷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后留学美国,于1910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副议长,北洋政府工商部次长、外交总长、代理内阁总理等职。

  青岛首被德帝国主义强行占领,继为日本帝国主义劫夺。参加巴黎和会力主收回青岛。1919年1月,中国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派外交总长陆征祥等为代表,同时请孙中山先生主持的广州革命政府派派王正廷和曹霖生参加。电报请示孙中山和会讨论中德关系时,青岛问题是焦点。日本代表要求继承德国的权利,这当然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允许的。孙中山指示王正廷:这样丧权辱国的条件,中国无法接受,应强烈抗议。王正廷、曹霖生得到指示后,即说服顾维钧、施肇基。促使陆征祥再向和会主席、副主席提出强烈的抗议;并进言团长拒签和约。但北京方面密商,拟把顾维钧、王正廷调回,主张照签巴黎和约。由此,五四运动爆发,北大学生打出了“还我青岛”的标语。与此同时,王正廷、曹霖生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指示说服顾维钧、施肇基同意拒签,并向陆征祥进言。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发出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并辞去代表职务的电报给徐世昌。此后,王正廷、曹霖生由法国回到广州,孙中山主持的革命政府在广州大街上搭建牌楼欢迎。王正廷还到上海的几所大学演讲,引起轰动。接收青岛坚守原则寸步不让。被德日帝国主义霸占长达25年之久的青岛主权回归,终于1922年12月10日,在总督府大楼,由时任鲁案善后督办的王正廷代表中国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接收了青岛的主权。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