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回归唱主角的王正廷是辛亥革命的功臣(3)
辛亥革命网 2011-10-3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1922年12月,青岛回归祖国,建为胶澳商埠,原定王正廷为督办,他推荐孔祥熙任胶澳商埠电讯局长。临时,王正廷改任外交总长,仍参加了青岛回归盛典,孔祥熙也仍任电讯局长。
活跃在外交舞台上的王正廷为国际人士称道,他又是基督教青年会中国总干事,当时国际奥委会与基督教青年会密切相关。也正是在1922年,王正廷入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也是中国在奥委会的第一个委员。虽然,这时候中国还未加入国际奥委会。还是在王正廷推荐下,孔祥熙是国际奥委会第二个中国委员。
孔祥熙见青岛山青水秀,曾购置豪宅法国楼。位于在郧阳路(今33号) 孔祥熙因这座别墅,其风格自由浪漫,且与周围相映成趣,可谓“画中画”而深受游人青睐。法国楼始建于二十年代,地处于太平山脉南端,是俄国人设计的法式风格别墅。与八大关、海天大酒店遥相呼应,“依山面海,形胜天成”,宛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画。不过孔祥熙这座别墅,他自己没住几天,在孔祥熙去美国后,那里成为孔二小姐别墅。而孔(令伟)二小姐多次住在这里,并在那里举行过举国最奢侈的婚礼。此前,法国楼一直是军阀、资本家的休闲逍遥处。如今 法国楼尚存在于青岛植物园内。
解放后,太平山南麓建为植物园,这一带山坡只有这一座建筑,周围是绿色的植物园,它曾当作饭店,现已对旧宅修缮,保护了下来,成为植物园的人文景观。(下图为孔祥熙青岛故宅)
当时,因为收回青岛主权问题,关系民族尊严之大计,在孔祥熙征询孙中山先生意见时,中山先生当即复电敦促孔祥熙早日成行,出任王正廷“鲁案”公署所聘职务。就这样,孔祥熙于公于私已均属义不容辞,便回复王正廷表示接受聘请不日赴职。随即孔祥熙向阎锡山辞去了省府“参议”之职,于1922年3月前后束装赶赴济南,就任“鲁案”公署实业处长。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出任当时北洋政府的管员职务,也是他正式步人仕途的一个标志。后来,为了青岛接收上的工作便利,王正廷又兼任了中日联合委员会委员长,面孔祥熙也由实业处长同时兼任“胶澳商埠电讯局局长”之职。1922年12月,王正廷及孔祥熙为“鲁案”公署官员由济南专程赶赴青岛具体承办各项接收事宜。到任后孔祥熙经过调查研究,很快制订出各项接收细则和具体的执行步骤,为此王正廷对他大加赞许。但“鲁案”公署毕竟是个临时性的机构,只限于接收期间。当时的接收工作又进展得较为顺利,所以截至当年的12月中旬整个接收工作已告结束。为了妥善安排部分办理“鲁案”的人员,也为了培训中方人员以接替日本话务员等善后工作安排,孔祥熙一直滞留到次年的春天,才由山东返回山西。
经过这一次当官的经历后,孔祥熙给撩拨得更加难以超脱了。每一想起在鲁期间,他跟随王正廷整日前呼后拥居高临下的日子,真真是好不威风。加之在济南期间,整天的游山玩水,无限风光也无比享受,比起太谷眼下这穷山恶水落后闭塞的景象,也实在是令人眷恋不已。孔祥熙突然意识到,乃到山西太谷这穷山沟沟已经呆不下去了,而他还得走出去闯闯世界。外边的世界很精彩,正等待他去施展一番也享乐一番呢!孔祥熙这种出外闯世界的想法,尤其是出外谋官的愿望,自然得到了夫人宋蔼龄的赞许和支持,屈为这本来也属于宋蔼龄打算重新设计丈夫的一个范畴。所以当下孔祥熙就给王正廷写了一封信,其后又多次写信,请求王正廷设法在官场上再作提携之德,帮他谋上个一官半职,以图进一步发展。对于孔祥熙的这般请求,那王正廷倒是乐于成全。1925年春末,他即打电报给山西的孔祥熙,请孔祥熙速来北京“中俄会议”督办公署报到,政府别有重任。原来,此一段时间里北洋军阀政府正准备与当时的苏联新生政权--苏维埃政府恢复邦交。苏联方面委派加拉罕为代表,中国北洋政府方面则委派王正廷为代表。
当时为洽商中苏两国间有关一切事宜,特设立了“中俄会议”督办会署,并且正式委派王正廷出任督办。当时所谓的“中俄会议”,是指中苏双方为协商解决帝俄时代强加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召开的专门会议,其督办公署则为该会议的常设机构,专门处理日常事务。因为此事涉及两国之间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好多主权归属问题,干系重大且非常棘手,王正廷考虑再三,决定还得请老同学孔祥熙出山以助一臂之力。
此后,孔祥熙官运亨通,一直步入中国的”四大家族”。 抗战胜利后, 孔祥熙拟去美国定居,曾同夫人宋霭龄来青岛向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柯克上将作过咨询,并托请相助。1947年秋,宋霭龄赴美不久的一天下午,孔祥熙接到了一份来自美国的电报。电报上说宋霭龄在美国生了病,需要孔祥熙速去美国陪伴。这种假电报的手法是过于幼稚了,其实也无所谓幼稚。蒋介石和孔祥熙都明白这是他们最后的告别,蒋介石在电报上批下了“同意”二字,算是对孔祥熙的一种变相的怜悯吧!深秋的一天,孔祥熙就像天空中南行的孤雁,只身飞往美国,从此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