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毛泽东新闻思想之比较研究(5)
辛亥革命网 2014-07-07 00:00 来源:《兰州大学》 作者:周广挥 查看:
(二)不同点
1、孙中山坚持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而毛泽东秉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思想观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袖,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当时国内新型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所接受的完全是资产阶级文化教育,而孙中山本人,常年旅居在海外,更是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他的新闻思想出了受到著名报人梁启超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
孙中山重视言论自由,他从资产阶级民权观点出发,主张人民享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他一再痛斥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指出“他们压制言论自由”。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主持南京政府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明文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22]。孙中山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自由观念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典型代表,也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生动体现。毛泽东的新闻和宣传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马克思、列宁办报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革命实际,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汲取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的营养成分,同时又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其党报思想、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原则、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体现。
2、民众观不同,孙中山脱离了人民群众,毛泽东则坚持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办报方针
孙中山、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都对劳动人民给予深切同情,都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相信并依靠人民。但不同的是,孙中山从英雄决定历史的唯心史观出发,始终没有真正把立足点转移到人民群众上来,运用英雄造时势的唯心史观看待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运用在实践中,就表现为没有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革命的主体,自然而然,他所倡导的报刊也就不可能真正成为民众的报刊。
与之不同,毛泽东则坚持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走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路线,倡导“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办报方针。1948年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23]。他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群众积极参与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把报办好,办得有生气。
3、毛泽东主张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中的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原则,是其中的核心,它是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区别于孙中山等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最根本的标志。
毛泽东认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的一致性。他指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24]。党的新闻宣传同居必须无条件的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194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25]。另外,党的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讲真话,宣传真理,并且新闻宣权要旗帜鲜明,敢于对敌对思想进行揭露和斗争,对革命队伍内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三、孙中山、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孙中山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卓越的先驱者,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的两个历史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他曾经代表了中国整个一个时代,中国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从他开始的,他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斯大林说,“他并非始终站在一点上。他是向前发展的,正像世界上一切都在发展一样”[26]。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27]。
新闻思想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被报界奉为“中国最伟大之主笔”的孙中山,其报新闻思想在中国之地位,自然无庸赘言。孙中山一生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并将报刊宣传与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密切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不仅使报刊宣传有益于革命和建设的成功,而且也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闻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他丰富的办报思想闪耀着时代的异彩。他不是一个职业报人,但事实上是整个辛亥革命之前资产阶级报刊派事业的创立者、领导者和缔造者,一个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家。孙中山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报刊事业的贡献,以及他的办报思想的影响,使任何同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无与伦比。
他不仅提出报刊是反映民众舆论的工具,而且还提出报刊是先进分子制造革命舆论的工具,它不仅认识到报刊的指导、教育、宣传、鼓动作用,还认识到了报刊的组织作用。他曾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言论出版自由,但同时又根据革命需要,提出“舆论归一”。他的这些新闻理论,在近代中国新闻思想史上,都有着重要的位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
作为党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毛泽东同志的新闻实践和革命实践相随始终,他一生都以极大的兴趣和经历参与、关注新闻工作,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愧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者、开拓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在不懈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关于新闻工作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