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毛泽东新闻思想之比较研究(6)

辛亥革命网 2014-07-07 00:00 来源:《兰州大学》 作者:周广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纵观孙中山、毛泽东二人的新闻实践活动及新闻思想轨迹,可以看出,他们的新闻思想都深受梁启超办报思想的影响,都吸取了前人优秀的办报经验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规律,并在我党的新闻实践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在过去,曾指导我党新闻宣传工作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当今的和平时期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对于现在进行的新闻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对我国新闻事业以后的发展也将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从理论角度看,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奠定了基础。并且,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宣传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增添了新的血液。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为我们坚持正确的办报方针,可以更好地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指明方向。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宝贵之处在于,它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与时俱进的,在主张新闻宣传始终与党的路线保持一致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要不断适应形势的变迁和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及时调整宣传的重点,以保持新鲜的活力和强大的威力。

  四、结语

  正如历史上一切重大成果都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新闻思想虽然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但是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迹,带有一些局限性色彩。由于孙中山是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吸收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说,并且其新闻思想还产生于革命年代,他创办报刊等新闻实践活动是围绕着资产阶级革命进行的。因此,他的新闻思想中带有较强的革命色彩和资产阶级的烙印。比如,孙中山曾经过分夸大报刊宣传的作用。说:“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宣传要用九成,武力只可用一成。”他倡导的言论出版自由也是资产阶级的狭隘的自由。

  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也是主要形成于战争年代,这也就决定了它的某些理论观点可能不适应于战后和平建设时期的客观形势。如毛泽东对新闻功能的认识就偏重于政治作用,把报刊的性质规定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等。这些观点,显然应该从历史的意义上去理解。另外,进入和平建设新中国时期,毛泽东晚年犯了一些错误,这也难以避免地直接影响到其新闻思想中也相应地产生一些错误。

  他们的这些不足,正如许多知道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任务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是历史与阶级赋予他们的局限,而正是由于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发展孙中山、毛泽东新闻思想成为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但是,发展必须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而不应该是否定它们的理由。他们的新闻思想是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借鉴和珍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是其中之要义。

  (作者系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6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1]童兵、林涵:《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 理论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5页。 :

  [2]《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0页。

  [3]《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80页。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25页。

  [5]《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15-216页。

  [6]《饮冰室合集》文集第3册,《〈清议报〉——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经历》。

  [7]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8]童兵、林涵:《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 理论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72页。

  [9]见孙中山为伍超《新闻学大纲》所写的序言。转引自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193页。

  [10]张育仁:《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167页。

  [1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49页。

  [12]《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15-216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