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与辛亥革命活动述论(3)
辛亥革命网 2013-08-01 00:00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葛培林 查看:
同盟会京津保支部是汪精卫在天津创立的。1910年,汪精卫谋刺摄政王载沣被捕入狱后,于1911年11月6日出狱。他在狱中自首叛变,后来投靠了袁世凯。12月1日,汪精卫在天津意租界的寓所召集在津的部分革命党人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京津保支部。“由兆铭、逾桓、以镛等互推兆铭为支部部长,白逾桓参谋部长,彭家珍军事部长,李某财政部长,黄以镛交通部长。”[注17]由于汪精卫已被袁世凯收买,极力主张不准进行革命活动,只准组织暗杀团,刺杀阻碍“南北和议”的清王朝官吏,为袁世凯效劳。因此,汪精卫领导的同盟会京津保支部,与大多数革命党人武装起义的主张背道而驰,没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北方革命,1911年11月9日、11日,北京同盟会先后派冷公剑、杨时杰代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的各革命团体前往武昌革命军政府,请求派人北上主持革命。当时在湖北军政府任水陆指挥的胡鄂公认为“袁世凯自暗杀吴禄贞后,彼已统一近畿军政大权,可与革命军势均力敌。故为革命策安全计,惟有北上运动京、津、保、滦、通军民同志响应革命,推翻清室,动摇袁氏根本,实为目前迫切要图。”[注18]因胡鄂公曾在保定组织“共和会”,熟悉北方情形,故被革命军政府任命为湖北军政府全权代表,前赴天津,主持北方革命。11月24日,胡鄂公抵天津。12月2日,胡鄂公与白毓昆等人在北洋医学堂召开直隶各革命团体代表会议,研究了各地武装的统一问题。议决了成立天津、北京、保定、通州、滦州、石家庄、任丘革命总指挥部,公推胡鄂公为总指挥,下设秘书处和参谋、军事、交通、联络部。会议还决议各地成立总司令部指挥革命,从而暂时统一了直隶各地的革命力量,使直隶革命运动向前迈进了一步。12月14日,北方革命协会在天津英租界小白楼成立。参加会议的有同盟会、共和会、铁血会、振武社、急进会、克复学会、北方革命总团、女子北伐队、女子革命同盟等代表。会议推举胡鄂公为会长,白逾桓、孙谏声、丁开嶂、张容、段亚夫、张幼臣、赵步扬、胡伯寅、章以保、汪固等九人为评议。通过了《北方革命协会简章》,“以协助革命军北伐,崇奉孙先生之三民主义”为宗旨。[注19]这样,北方革命协会进一步把在天津的革命组织统一起来,日后策划并领导了滦州起义和天津起义。
1911年12月20日,天津暗杀团成立大会在天津英租界小白楼召开。会议议定薛成华、尹渔村、樊少轩、周希文、张在田五人为天津暗杀团团员。薛成华被推举为暗杀团团长。薛成华原系保定盲哑学校教师,加入共和会后,一直在天津从事革命活动。
暗杀团成立后,首先把对镇压革命不遗余力的张怀芝定为目标。1912年1月26日,暗杀团得知张怀芝当天从北京返回天津,这天上午11点钟,薛成华等人遂向刚下火车的张怀芝投掷炸弹及开枪射击,但未将张置于死地。薛成华被捕后,当晚牺牲。而薛成华在暗杀张怀芝之前,曾作诗一首预留枕边。其诗云:“男儿死尔果何悲,断体焚身任所为。寄语同志须努力,功成早建荡夷碑。”[注20]后来,革命党人王葆真为薛成华写了一副挽联:“让盲者见光明,教哑子能语言,舍己成仁,一方慈悲善士;炸民贼于下车,痛神奸之窃国,粉身取义,千载革命英雄。”
五、天津是滦州起义的策源地
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集中表现。发生在九十年前举国震惊的辛亥滦州起义,其策源地是在天津。这是因为:一方面天津是北方革命运动的中心;一方面天津是旧中国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有英、法、美、德、日、俄、比、奥、意九国租界,各踞一方,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另一套统治制度,俨然成为国中之国。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清政府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革命党人在租界内活动,清政府鞭长莫及。那么,革命党人在天津通过什么方式策划滦州起义的呢?
第一、在天津的革命党人赴滦州做张绍曾的起义工作。张绍曾最初有革命的倾向,准备在滦州起义,由于后来的时局变化,张绍曾取消了起义计划。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张绍曾在日本留学时,受到革命党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因此,1911年2月张绍曾继任清军第二十镇统制后,曾给倾向革命的官兵以极大的鼓舞。另外,革命党人孙谏声、戴锡九等从日本留学回来,打入第二十镇担任下级军官,暗中进行革命宣传和鼓动,促进了官兵的革命觉醒。接着,冯玉祥、王金铭、郑金声、王石清、岳瑞洲六人便在这个基础上发起了武学研究会,冯玉祥为会长,以读书为名,传播革命思想,联系革命同志,密图举事。武学研究会的组织活动,为第二十镇积蓄了革命力量,一面使它有了核心的组织,一面使它有了群众的基础,为滦州起义创造了主观条件。当时,张绍曾接到参加秋操的命令后,便和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秘密决定,利用参加秋操之便,暗中私带子弹,相机起义。1911年10月下旬,在天津的同盟会员王葆真到滦州面见张绍曾,策动张举行武装起义。王对张说:现在“京津既无重兵防守,而且人心思汉,统制义旗一举,清军必致望风披靡,不战而逃。如此南北革命势力,联成一气,革命大局一举可定。”张说:“直取京津有两个问题:1.《辛丑条约》规定,天津二十里以内不许中国驻兵,如何办法?2.宣告举义独立之后,每月饷银需要十余万,将从何筹措?”王说:“这些都不成问题,1.天津驻有总督陈夔龙、镇守使张怀芝、警察局长杨以德,他们指挥军警,任意杀戮无辜人民,各领事既容许他们镇压人民,就不能阻止革命军驱逐他们,光复天津,保卫人民。而且武昌起义后三日之内,英、日各国领事团俱已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体。2.革命军是为了救国救民而革命,政权公之于人民,实行民主政治,义师所向,定能受到箪食壶浆以迎。区区十余万饷银,自不成问题。直隶省咨议局多熟识朋友,如果张统制宣布起义,他们一定会来欢迎的。”张对王说:“请你到天津领事团代为接洽,电告接洽结果,并向省咨议局联络。”[注21]然后,张绍曾赠给王葆真百元,作为返津的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