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与辛亥革命活动述论(5)

辛亥革命网 2013-08-01 00:00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葛培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曾派廖仲恺来津筹设革命机关;革命党人在津建立了革命组织;革命党人的机关刊物在津传播革命思想;天津的立宪请愿

  起义失败后,胡鄂公等人决心重整旗鼓,准备再干,命令革命同志夜以继日地由遵化、玉田、丰润、迁安、静海等地集合武装力量,分期分批来到天津。正当北方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小白楼筹划起义方案时,全国形势发生了巨变。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在天津的革命党人根据形势的发展,于17日召集北方各革命团体开会决定,解散了北方各革命团体及其他各种革命机关。会后,胡鄂公电请鄂军都督黎元洪汇款两万元,以作北方革命协会等结束之资。2月21日,胡鄂公收到结束费两万元,遂按计划完成了滞留在津的有关人员的遣返工作。“而我大总统孙先生所指拨之二十万元,陆军部以和平行将实现之故,已停止汇寄。”然而,“今共和虽幸告成,而国柄乃为巨奸所窃,此所以仁人志士莫不叹惋而切齿者也。”[注28]此言大有“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之感。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辛亥革命时期,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天津是北方革命运动的中心。通过革命党人在天津创建革命团体、建立革命机关,壮大了北方的革命组织;由同盟会员孙洪伊、温世霖等人领导的天津学界立宪请愿运动影响全国,并由天津人孙洪伊三次领衔上书清政府,表现了天津人民渴求改革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愿望。立宪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大多数立宪派人物,却进一步看清了清政府封建专制的反动本质,从而使部分立宪派人物转入了革命派。革命党人在天津经过多次会议、反复研究、多方联系和精心准备,策划并领导了滦州起义;革命党人在天津对清政府要员进行的暗杀活动,使清政府官员胆战心惊,令人民大受鼓舞;北方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发动天津起义之前,曾派员到南京向孙中山做了具体汇报,得到孙中山的大力支持。虽然天津起义因力量薄弱和准备不足而失败,但它表明了革命党人为维护共和,同封建专制政府做斗争的英勇精神。总之,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在天津的上述革命活动,为加速清王朝的灭亡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工作单位:民革天津市委员会)

  注释:

  1.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237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2.据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何香凝手迹。

  3.张楠、王忍之主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3卷,第592、593、594、595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

  4.刘寿山:《天津请开国会风潮追忆》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8集,第241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

  5.《李大钊文集》下,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李大钊文集》下,第699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罗正纬编:《滦州革命先烈事略》,载《辛亥革命》丛刊本,第6册,第36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8.刘民山著:《李大钊与天津》附录文,第279页,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9.于树德:《回忆滦州起义与共和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5集,第426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

  10.参见来新夏主编:《天津近代史》第298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罗澍伟主编:《天津近代城市史》,第49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