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刘学询与孙文关系的一个解释(7)
辛亥革命网 2011-06-10 00:00 来源:学术研究 作者:狭间直树 查看:
也就是说,对于刘学询而言,康有为的确是值得憎恨的仇敌,但这是另一层面的问题,暗杀康梁首先是为了讨好西太后。刘学询等为了策划暗杀计划,先是企图获得日本驻上海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的合作,受到拒绝后,才将调门降到“中日结盟”上来。(注:孔祥吉:《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第133-156页。)
可是,刘学询大概对西太后这样说明:关于遣返康梁问题,“清日同盟”就是为了获得日本政府协助的表面策略,而并不要放弃暗杀计划。这样一来,就必须取得能使西太后认可的证据。于是,扮演此剧目主角的人物便落到了客居者孙文的身上。在作为特使访问东京时,刘学询与孙文进行了多次的秘密会晤。可是,孙文并没有接到暗杀梁启超的请求。必要的是要制造出“请求”的气氛。当做好这一切准备后,刘便向西太后提交出《字林沪报》所刊载的“密使之近况”的消息,希望以此获得西太后就其忠实完成任务的谅解。以荣禄为首的一帮人虽然因秘密会晤问题攻击刘学询,但西太后却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下达派往张之洞处“差遣委任”的命令,所以可以认为她已基本上认同刘的复命。(注:孔祥吉:《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第197-198页。)
然而,任务并没有完成。刘学询与李鸿章于同年11月末电报往返频繁,(注:李吉奎:《孙中山与刘学询》,第99页。徐兴庆说,由此可见要拿李鸿章的政治生命赌博,所言稍过(徐兴庆:《围绕〈两广独立〉的中日交涉史——与刘学询相关的问题》,《孙文研究》No.34)。)其具体内容虽说不详,但试图利用孙文来策划暗杀滞留于香港的康有为的新计划则是显而易见的。
不久以后,刘学询拍来的下一份电报中列举出两广独立的庞大计划,并以商讨此事为由将孙文叫到广州。宫崎等于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正如本稿所见。这次为了取得宫崎等3人的照片,动用了3万金。刘学询需要做的是付款,然后将照片拿到手。正如内田明确记录的那样,照片是为了交给西太后而必须的东西。只是它并非刘所说的为了孙文特赦的申请,而是用来作为暗杀康有为委托人证据的照片,这一点并不难以想象。(注:由于西太后痛恨康梁,所以有过利用制作与康梁合影而预谋陷害岑春煊下野的举动(《乐斋漫笔》,第17页),刘学询利用照片与其相比大约还要早7年左右。故或许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最早的类似事件。)于是,求之不得的是,新加坡政府以3万金为根据,以“流放处分”的形式对“妨碍保安”的刺客们进行了法律制裁。刘学询的计划如愿以偿,西太后也一定会首肯。不须委托孙文一派暗杀,而且又能让西太后相信这件事是真的,所以3万金和3人的照片就是绝对必要的了。
此处应该注意的是,从疲于筹款的孙文方面来看,这是一笔飞来的巨款。然而基于刘学询的立场,获取西太后的宠信,与免除100万罚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就是说,对于那一方面所需要的大笔活动资金来说,这只不过是极少的一点必要经费。宫崎等并没有意识到其间的这层关系,而只是认为3万元巨款必然有其合适的用途,而一般人则把宫崎等所持有的金钱视为是接受暗杀康梁的酬金。其早些的例证就是在文中第四部分业已指出的近卫日记,而最终将这种误解广泛传播的责任在于平山周。平山将“两广总督李鸿章有启用足下图两广独立之意。然其所恶者康有为也。若得如足下壮士暗杀之,大事即成,请速到广东”一句作为刘学询致孙文的书简加以引用。(注:《支那革命党及秘密结社》,《日本及日本人》1911年11月号附录,第87页。其结果,以“康有为一人之生首”为交换,获得了有关谋求李鸿章与孙文合作的记述(《柏原文太郎传》,《对支回顾录》下,第651页)。不过,《孙中山年谱长编》的编者以其见识指出“不知平山所据”(第206页)。)
平山此刻经常出现在孙文的周围,是协助他开展活动的人物,惠州起义过程中曾作为孙文的代理人与刘学询交涉,所以他的记述自然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然而,若对照本稿之论证结果,则相信一定是由于某种差错所引起的。(注:平山自己则于其后不久的文章中做了与之相反的记述:“在横滨康有为之徒,相信孙文之徒确有杀害康之意,将此事致电于康”,这显示了基于误解基础上的理解。)至于其中之原委,则希望留作今后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