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历史学科“十五”回顾与“十一五”展望(4)

辛亥革命网 2011-05-17 00:00 来源:《岭南文史》 作者:邱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史学研究属于基础研究,是最古老的学科之一。解放以后,陈寅恪、陈序经、岑仲勉、梁方仲、刘节等一批著名史学家在我省从事史学研究与教

  二、过去五年史学研究的不足

  综观过去5年我省史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在取得不少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重视,并进一步调整。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整理力度不够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史学研究过程本身包括文献资料的发掘与整理环节,由于种种原因,广东的史料佚失严重,现存的也很分散、零碎,利用起来并不方便。此前,有关机构曾经组织人力,整理出版过《清实录广东史料》、《<申报>广东资料选辑》等。但相对而言,“十五”期间,除了有关澳门的史料外,其他史料收集整理工作成果还不见多。不少珍稀文献有待整理出版,大量分散各处的地方档案、民间文献、报刊杂志、私人文书等文献,尚待收集、保护、整理。资料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史学研究。

  2、对重大课题的计划、组织,仍有待加强

  我省史学工作者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称得上传世之作、在国内外有巨大影响的成果尚不多,总体看,广东史学研究的状况同广东经济地位还不尽相称。少数人的著作尚有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史学界也出现了个别抄袭剽窃的事例。

  3、运用考古发现的研究相对滞后

  近年考古发现喜讯频传,相对而言,对考古发现的研究则显得力度不够,而运用新的考古材料进行的史学研究也相对滞后。这体现于明清以前岭南地区历史的研究还很薄弱。

  4、史学研究与社会利用的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历史上广东具有一定的地域独特性,今天广东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如何借用宝贵的历史经验,为今天广东建设提供借鉴。是史学研究不可回避的课题,例如历史上广东的开放与社会发展,对今天的开放和社会建设能提供什么历史的经验教训,需要历史研究来总结;近代广东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多种社会问题,不少也是今天广东所面临的,尽管性质不同,但许多表现手段相似,如何应对解决,既要从实际出发,也可以从历史中寻找帮助。历史研究应该加强对现实的关怀,这也是历史研究避免边缘化的主要途径。

  5、对广东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仍有大量工作可做

  城市史的研究未受重视。广州城市2000多年中心位置没有变化,晚清以来,又成为国内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但相比国内其他大城市(上海、天津、成都等)的研究状况来说,广州城市史的研究还很薄弱。其他城市如汕头等的研究可说尚未起步。

  6、研究队伍状况,与广东经济发展的地位不相称

  广东是经济强省,也将建设为文化大省,各种资源与条件较为优越,但从过去5年的情况看来,史学研究的人才队伍仍显不够,有的专业领域人数仅有几人,如近代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具典型性,可是从事此领域研究的人员却很缺乏。有重大影响力的专家也不多,各学术团体、机构之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