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日移民法案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2)
辛亥革命网 2011-05-07 00:00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作者:桑兵 查看:
1923年日本东京发生大地震,国力受到重挫,无力抗拒压力,美国乘机实现多年排斥有色人种的政策。1923年11月美最高法院判决日本人无归化能力,不但未来者不能再来,已来者亦不能自存。1924年下院议员约翰孙提出修正移民法案,内容虽未指名日本,实际日本受影响最大。外人入美资格仅五项:(1)官吏及其家族从者仆人用人;(2)因商务目的暂时入境的旅客;(3)过境者;(4)合法许可入境后,经由邻国从美国之甲地赴乙地者;(5)入美船舶船员因职务上之必要暂时入境者。此外,每年入美者有人数限制。不能取得美国市民权之外国人,一律禁止入境。除亚洲人外,其余各国皆有取得美国市民资格之权利,事实上仅指亚洲人。提案发表后,日本舆论哗然,美国务卿劝说取消歧视条款,一律只有人数限制,以示平等,遭到拒绝。4月12日,下院以322票对71票通过提案。上院亦有内容相似的提案,由大会交付院内移民委员会审查,结果认为不妥,另由李德提出消除排日条款的修正案,本来还有转寰余地。4月11日,日本驻美大使突然提出抗议照会,中用“重大结果”一语,引起美方反感,认为意在威吓,4月14日上院以71票对2票否决绅士协定,15日议员邵理治提出李德修正案之修正案,完全禁止不能取得美国市民资格之外国人入境,当日无讨论大多数通过。两院提案内容近似,容易协调,总统为了选举,难以否决。④
其时日本在美侨民总数不过14万。下院通过法案后,日本方面一度寄希望于上院、国务卿和总统,以为法案通过的机会不大,并且主动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9]所以上院通过法案,令日本各界大感意外,民间抗议及批判日本政府之声逐渐高涨。日方还曾指望总统行使否决权,最后连这一点幻想也落了空。美国两院协调会再延期的建议被下院否决后,5月26日,美国总统签署了法案,自7月1日起生效[10]。
二、日本的反应
排日法案的通过在日本各界激起强烈反弹,反对运动相继展开。4月20日,日本劳动组合在大阪铁工组合本部召开理事会,协议对策。在东京的日本俱乐部,浅野总一郎、添田寿一等50人聚议排日对策,除呼吁国际舆论反对不正立法以及日美悬案的根本解决外,强调日本国民的自觉以谋移民所关国策。[11]4月24日,大阪市民4000余人集会演说,反对排日法案,并致函美国总统和各大媒体、公司机构,要求否决[12]。尤其是美国总统签署法案后,日本全国上下情绪激动,当局还算克制,避免引发大规模冲突甚至战争,社会团体则不断组织各地各界民众召开国民大会,东京的数千名学生举行了游行示威,有人还上演了在美国使领馆切腹自杀或卸下美国国旗的过激行为。6月5日,东京18团体和新闻记者发起对美国民大会,在两国国技馆召开,听众达6万人,馆内毫无隙地,不得入场的群众,则环绕于馆外。望月小太郎、慎原悦二郎、小川平吉、建部越吾等沉痛演说,先发表强硬宣言,以正义公道促使美国反省,并决议极端反对排日法[13]。6月29日,“以头山满翁、上杉慎吉博士、上泉海军中将、内田良平诸氏为中心成立的东京国民大会主办对美纪念会,午后一时在芝增上寺召开”[14]。
知识人士针对这一事件也进行深度反省,《改造》、《日本及日本人》等各种报刊纷纷发表讨论意见。其中一种意见就是延续国权主义的大亚洲主义,为日本重新定位,借排日唤起国论:“排日案实施期之七月一日,为国民永久不忘之国辱纪念日,兴业师已开始禁止美国映画上场映照,各团体亦开演说会,唤起国论。一般爱国者及大业社,对华族富豪其他阶级,皆希望际此国难,首先节约奢侈品,极力排去浮华轻佻,以重视对美问题,并印刷其他二三条项以书留邮便为配布,或企以七月一日访问其家庭,听其返答。如跳舞等之嗜好者,此时断然求其中止。一面亚细亚协会乘此机会,组织全国游说队,以亚细亚民族之团结,力为唤起国论。”[15]他们认为,排日法案显然基于黄白人种偏见,日本在巴黎和会代表有色人种主张的“人种平等案”,被一脚踢开,对此,亚细亚方面今后人种的感情与偏见将会增长,其结果,将会刺激比世界大战更加恐怖的国际感情。迄今为止,日本国民深信凭借国威,可与白人先进国国民并肩,并得到欧美文明国民的共同认可,日本成为世界五大国甚至三大国的一员,排日法案使日本国民的自信被出卖,日本的国际地位陷于不利,原因只是出于人种的偏见。不仅日本,对于同一人种的中国,美国一直以来也顽固地予以排斥,给与日本、中国、印度乃至埃及、巴勒斯坦等有色人种以深刻感铭。日本以下的4个地方,均为世界中心地带,将使回教徒居住之处不安定的气氛高涨,引起回教与白人之间的广泛冲突甚至战争。美国的行为犹如火上浇油,一些人认为会造成亚细亚人种动员,这必然导致不安定。人种问题应当通过外交途径以和平手段取得谅解和互信,但同时亚细亚民族间目前的冷淡关系应当大力改善,尤其要制止日中两国国民兄弟阋墙蠢举的重演,一致协力为东亚大局的善处。今后亚细亚民族的命运,很大程度将视日中两国国民的协调与决心如何而定[16]。
日本舆论的反应并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回到亚洲主义的立场相当危险;而主张回到亚洲立场的人士,至少也有两种取向:一是重新检讨日本的亚洲政策,调整或改变歧视侵略殖民亚洲弱小民族的做法,以求获得其他亚洲民族尤其是中国、朝鲜的谅解,进而与之结盟,成为亚洲的盟主;二是仅仅利用人种差别的话题进行动员,不放弃日本对亚洲弱小民族的利益,凭借强权当上亚洲的霸主。
石崎东国的《人种问题和亚细亚文化联盟》指出:排日案使日本在列国环视之中受到美国的侮辱,为三国干涉还辽以来日本从未经历的国耻,日本以美国为重正义人道的国民,为了日美亲善,从来很忍让妥协,此番受到毫无道理、无视国际礼仪的羞辱,但不能通过战争等手段解决争端。他主张亚细亚文化联盟,以文化解放运动,打破白种人限于白人的道德和限于基督的文明,根本解决人种问题,解放人类,实现世界和平。日本虽小,中国虽不足畏,“亚细亚若联盟起来,就有一大实力了”。从前美国的排日,只是看做日美两国之间的问题,不顾中国人有同一的关系,亦未考虑白人和东洋全人种的关系。“若是以前巴里会议或华盛顿会议得奋起,应不致有如今日,在列国环视的中间,日本独受其国辱,所以东洋人要自救,亚细亚人联盟,当在这时候,以相当的威力,启白人文明的蒙,使东西文化得早整备。……若是这亚细亚文化联盟的事业,得成立于这机会,日本一国的国辱,反成‘亚细亚人的亚细亚’最好的复兴纪念日,岂不是可欣的事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