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精英与辛亥前后的政局(7)

辛亥革命网 2011-05-07 00:00 来源:《史林》 作者:章开沅 田彤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东南精英逐渐形成一个经济、政治集团。他们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与咨议局、领导三次国会请愿运动、参与沪鄂之争、调和

  袁世凯在种种纵容之下,独裁野心急剧膨胀,进而向革命派举起屠刀。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爆发后,江浙工商业中除沈缦云等少数急进分子积极支持和参加武力讨袁外,绝大多数都害怕革命将会葬送平稳的时局,毫不犹豫地投入袁世凯的怀抱,反对“二次革命”,⑤但是他们很快就自食其果。袁世凯平息革命派后,下令解散上海商团,撤销上海和其它各地一切自治机构和民意机构,解散国会。资产阶级在清末争得的一点权利丧失殆尽。

  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武昌,但决定全国局势则为上海与江、浙的相继独立和东南精英的政治活动。这说明江浙地区和东南精英,不仅在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而且在全国政局变化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推动立宪与转向共和,虽然没有实现自己原来预期的结果,但并不等于他们的劳绩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印痕。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集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既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动力之源,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从总体来说,东南精英敏于时势,顺应历史潮流而又引领历史潮流,但最终却遏制了这股潮流。当然,他们的历史影响力也不容过分夸大。

  注释分列:

  ①秦翰才手稿,《左宗棠与朋僚》,引自《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49页。

  ②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光绪九年十一月初七日。

  ③详见丁日初:《辛亥革命前的上海资本家阶级》,《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82-289页。

  ①据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654页数字计算。

  ②据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892、893页数字计算。

  ③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98-99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的中国纺纱工业”表。

  ④据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655页数字计算。

  ⑤据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906-909页数字计算。

  ⑥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69页。

  ⑦唐文权:《雷铁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77页。

  ⑧铁生:《江苏改革之方针》,《江苏》第1期。

  ①详见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925页。

  ②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29页,“各省农牧垦植公司创办人的出身”表。

  ③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98-99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的中国纺纱工业”表。

  ④张朋园:《立宪派的阶级背景》,中华书局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上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651、659、657页,注2。

  ⑤张季直先生事业史编纂处编《大生纺织公司年鉴(1895-1947)》,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2-133页,注42。

  ⑥《兴信录》,转引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925页。

  ⑦《中国图书有限公司缘起》,《张謇全集》第2卷,第38页。

  ①《张謇日记》,《张謇全集》第6卷,第579页。

  ②《啬翁自订年谱》,《张謇全集》第6卷,第646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