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圈”刍议(3)

辛亥革命网 2011-04-21 00:00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化圈”作为文化传播形成的文化场,指具有相同文化特质、文化结丛的文化群体所构成的人文地理区域。“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

  二、汉字文化的境内传播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汉字文化发展并在中国境内及境外传播的结果。

  汉字本为记录和传播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世界最古老的民族文字之一,也是唯独传承演绎至今的古文字(其它古文字,如古埃及圣书字、古巴比伦楔形字、古苏美尔楔形字均早已消亡,成为死文字)。汉字起始于约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夏商之交(3700年前)逐渐定型,而今存相当成熟的批量文字资料———殷墟甲骨文,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形体经历了古文字阶段(从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古文到小篆)和隶楷阶段(从隶书到草书、楷书、行书),经过隶变和简化,演为今天的汉字。

  世界绝大多数文字都沿着“象形—表音”方向走去,拼音文字为其归宿,唯独汉字未如其它古文字那样被表音文字取代,而是另立一格,其构造建立在标识原理上,形体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成为形、音、义统一的表意形声文字。汉字虽有单字多,难记、难写等弱点,却也具备突出优长,如单字造词力强、信息贮存量大(故联合国五种文字文本,以汉字文本最薄)、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等等,而且,其记音能力虽不及拼音文字,但载意能力则在拼音文字之上。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为汉字在计算机录入、排版、储存方面的困难烦恼,而现在我们已成功创造了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中文信息研究会名誉会长钱伟长年月日在“汉字文化周”开19931026幕式上宣布“汉字在计算机上输入的速度每分钟已达六百至六百五十字这是拼音文字无法企及的。”现代高科技揭示出汉字潜藏的巨大优势。另外,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汉字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及逻辑思维方面颇有独到功力。今日人们不再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样,把汉字看作历史僵尸,而视其为一种“智能文字”。汉字及汉字文化有许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然其前景是光明的、不可限量的。

  栖息于黄河中游(古称“中原”)的华夏族及后来发展为广布东亚大陆的汉族,在古代东亚率先创造了汉字、汉字词与汉文章,形成一个强势的文字源地,在周边诸族诸国尚未创制文字之际,即向其输出汉字及汉字文化,汉字便从汉族的民族文字逐渐发展为众族共享、多国采用的文字。

  秦汉一统帝国的建立,成就了“书同文”伟业,汉字文化普被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周边诸族也竞相学习汉字文化,形成汉字在东亚大陆即今之中国境内的传播,其路向有二:向南和西南,诸少数民族先是借用汉字,进而仿效汉字,制造本族文字(如苗文、彝文、壮字、布衣字、侗字、白文、水书等,20世纪晚期在湖南江永发现的女书也属此类);向北,传至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党项羌人建立的大夏(史称西夏),这三个政权均以官方之力,模仿汉字的造字法,创制各自的汉字型文字。

  契丹文。契丹为东胡一支,秦汉时已游牧于长城一线。北宋时,建立契丹国,后称辽朝。契丹语属阿尔泰语系,本无文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926)于神册五年(920)令人参考汉字笔画及结构,创“契丹大字”,其中关于上层社会的专名多直接借用汉字,如皇帝、皇后、太后、太子、太傅;后来辽太祖弟耶律叠刺受回鹘文启发,改契丹大字为表音文字,称“契丹小字”。金灭辽后,女真人使用契丹文字一段时间,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诏罢契丹字”,契丹文成死文字。

  女真文。女真族是古老的肃慎族的后裔,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北宋时,建立金国。女真立国时本无文字,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068—1123)命完颜希尹(?—1140)、叶鲁仿汉人楷字,并承袭契丹文字,合金朝语俗,造女真文字,于大辅三年(1119)颁行,称“女真大字”;天眷元年(1138),金熙宗(1119—1150)又新制“女真小字”,皇统五年(1145)颁行。蒙古灭金后,女真字通行于东北女真诸部,历200年,15世纪中叶始废。女真的后裔于明末改族名满洲,在蒙古文字母基础上创制满文。满洲人建立的清朝实行满汉文并用制,文化力强劲的汉字当然占优势,满文只有满洲贵族及个别汉族士人(如林则徐)掌握。

  西夏文。党项是中国西北的古老民族。北宋时期,党项羌族建大夏国,宋朝称西夏。西夏立国时本无文字,开国皇帝李元昊(1003—1048)令皇后一族的辅臣野利仁荣按照汉字的造字与书写法创制西夏文字,共6000字,无一字与汉字雷同,1036年颁行,西夏人称“国字”,后世称“西夏字”。西夏文在大夏国被蒙古灭亡后,沿用于河陇一带,改称“河西字”,不久也变为死文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