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圈”刍议(4)
辛亥革命网 2011-04-21 00:00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冯天瑜 查看:
三、汉字文化的境外传播
中国是古代东亚最先进、强大的国家,长时期占据文化高势位,是文化输出国,正如唐太宗李世民(599—649)诗称:
指挥八方定,怀柔万国夷。(幸武功庆善宫)
车轨同人表,书文混四方。(正日临朝)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也有类似诗句: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赐新罗王)
中国的律令、官制,水稻、粟、麦栽培技术、冶金、养蚕、缫丝技术等等传入越、朝、日,与之伴随,自秦汉以降,汉字也往境外传播,路向有三:南至越南,北至朝鲜半岛,东至日本。在汉字传入之前,这些国度都仅有民族语言而无文字,汉字及汉字文化的输入,使其迈进文明门槛,获得历史性进步。但汉字的输入和使用也在这些国家留下一大问题:文字与语言错位,于是引出长时期以“言文一致”为目标的语文变革。
越南。中国的南邻,古称交趾,唐代在此设安南都护府,故称安南,以后又有大越、南越等称号,清朝光绪年间定其名“越南”。越南人使用京语(越南语),原无文字。秦代疆土南拓,随着百越族向中印半岛东侧迁徙,汉字传到越南,越南语大量吸收汉字词汇,直取汉字词或源于汉字词的词汇曾占越语总词汇量的九成。越南把汉字称之“儒字”或“字儒”,意即儒家文字。此后千余年间“儒字”是越南,的正式文字。10世纪以后仿汉字创造“喃字”(或称“字喃”,意即南方汉字),陈朝(1225—1400)文学家阮铨等用以写作,15世纪推广,与汉字并用这,时越南语文中直取汉字词或源于汉字词的词汇,仍占总词汇量的五成。17世纪赴越的葡萄牙、意大利传教士为便于传教,用拉丁字母标识越南语。19世纪末,法国殖民当局在越南推行拉丁化语文,废止汉字和喃字,越南退出汉字文化圈。
朝鲜。中国的东北邻邦,古称高丽(山高水丽之意),又称朝鲜(朝日鲜明之意)。朝鲜人使用朝鲜语,原无文字。约在秦汉之际,燕人卫满亡命朝鲜,自立朝鲜王,汉武帝灭卫氏,设玄菟、乐浪、真番、临屯四郡,后朝鲜进入三国并立。公元1世纪前后,汉字经海陆两路传到朝鲜半岛,4、5世纪时汉文成其书面语文掌握汉字、汉文的时序是:北部的高句丽最先,随之是百济,然后是新罗,这个后学者503年据汉字字义“新者德业日新,罗者网罗四方”,定国号“新罗”。新罗统一三韩后,广泛吸收唐朝文化,汉字词在语汇中占重要地位。新罗神文王(681—691年在位)时的薛聪,仿汉字结构创“吏读文”(又称吏道、吏吐,意谓下级官吏按朝鲜语阅读的文字),与汉字并用,出现实词用汉语,虚词用朝鲜语的混合状态。因汉字本是记录作为汉藏语系的汉语的文字,而朝鲜语接近阿尔泰语系,使用汉字颇不便利,李朝世宗大王(1419—1450年在位)令郑麟趾等用汉字笔画创制表音字母,根据中国古韵五音分类,1446年刊印于《训民正音》中,故称“正音字”;又因在宫中设“谚文厅”教授新字,故称“谚文”(意为通俗的文字)。李朝为创谚文,曾派成三问、申叔舟13次赴辽东与明朝翰林院学士黄瓒讨论音韵和发音表记法。1527年,学者崔世珍编《训蒙字汇》,改进谚文。19世纪后期,汉字、谚文混用。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韩国独立,先后废止汉字,使用音位文字谚文。如韩国1948年建国伊始,立即颁布《谚文专用法》,退出汉字文化圈。朝鲜与韩国分别于1968、1971年开展汉字教育,20世纪90年代,韩国考虑恢复部分汉字,以使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达成沟通。(其古典文献以汉字、汉文记录,如其三大史学巨著《三国史记》、《高丽史》、《李朝实录》全用汉文撰写)。1999年秋,韩国成立汉字教育促进联合会,该会主席陈泰夏给韩国人这样的劝告:“下一世纪将是汉字文化圈的时代,韩国人千万不要成为时代的孤儿。”
日本。中国的隔海东邻,古称东瀛、扶桑、大和、倭国。日本人使用日本语,原无文字。晋初,汉字经朝鲜半岛越海传至日本,数百年间成为日本的官方文字,朝廷文件、史书(如《日本书纪》)等文献均用汉字、汉文。日本借用汉字,有几种方式:将某些汉字的形、音、义三者全部搬用,称为“音读”;取某些汉字的形与义,而以日语读其音,称“训读”;借用某些汉字的字形,而读音、含义都发生变化(如伽、嘘、柏等字)。汉字传日,使日本从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实现历史性飞跃,但也因文、言异途造成不便,民间便借用汉字字音(去其意)书写日语。759年编定的和歌集《万叶集》,以汉字作字母拼写日本诗歌,这些作字母用的汉字称“万叶假名”。平安时代(794—1192),又简化汉字楷书偏旁部首,创“片假名”;简化汉字草书,创“平假名”,作拼写日语之用。金兼仓时代(1192—1333)以来,形成汉字与假名并用的文字,谓之“和汉混淆文”。此外,日本仿汉字造字法,自创“国字”(又称和字、倭字,如、、山卡等),但为数不多。日本文字有复杂的演化过程,但始终保留在汉字文化圈内。日本语言学家诸桥辙次(1883—1982)尽毕生之力编纂的《大汉和辞典》所收汉字超过《康熙字典》(47035字),达到49000字,520000词,是日本千余年来研习、运用汉字及汉文的实绩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