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新进展(5)

辛亥革命网 2011-04-22 00:00 来源:教学与研究 2001 年第10 期 作者:严昌洪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继1991年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以来,辛亥革命研究又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这十年中,由于该次会议和199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

  (五)关于辛亥革命与早期现代化

  以往对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多从政治层面加以肯定,认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度是其最大的成就。后来人们从更多方面来论述它的深远影响。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现代化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辛亥革命对中国早期现代化(亦称近代化)的影响也备受关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从事现代化建设的时候,关注历史上的现代化历程,对辛亥革命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关系进行探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中国早期现代化一般认为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也有学者认为,直至20世纪初,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以及其他一代新型政治领袖崛起,他们以明确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为指导,以革命手段推翻延续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且推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以及文化、习俗诸方面的改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辛亥革命才称得上是中国历史全面走向近代的发端。(参见章开沅:《辛亥革命词典》序言,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也就是说,辛亥革命才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正式开端。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动因何在,有的论者对过去那种阐释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冲击—反应”论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将中国近代化动力全然归之西方冲击是有失偏颇的。以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高峰———辛亥革命为例,它决非单单由于西方影响所造就,而是内外因素相激相荡的产物。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观念性动因是来自西方的种种近代学说与来自中国传统里富于活力的精神相汇合而成。前者赋予辛亥革命以时代色彩,使其区别于往昔改朝换代的“造反”和“托古改制”的变革,后者则赋予辛亥革命以民族风格,使其与其他国度发生的革命运动大相径庭。两种观念复杂的交互关系,共同融会成波澜壮阔的“辛亥精神”。(参见冯天瑜:《辛亥革命对元典精神的发扬》,载《湖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6)。

  有的论者认为就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辛亥革命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由于当时的革命缺乏必要的理论、组织准备,从而使革命之后出现革命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意图每每严重背离的现象,给20世纪的中国投下了许多阴影。这使人们有理由怀疑,资产阶级的共和革命是否合乎中国国情,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在中国是否有其发展前途,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在当时是否必然要推翻帝制。论者希望站在现代化的理念上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便对上述诸种疑问予以较为准确的理解。(参见马勇:《辛亥革命:现代化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载《近代史研究》,1995(1)。

  (六)关于辛亥革命历史结局的再认识

  以往学术界强调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仍然遗留下来;新生的民国政权旁落他人,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去;民初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尤其是革命先烈的尸骨未寒,帝制复辟就接踵而来。与这种看法不同的是,有的论者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结局进行再认识后,对辛亥革命的结局却抱乐观的看法。论者认为,以上论据都还不足以表明辛亥革命就已失败。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内涵及其变化过程还属于有待进一步讨论的课题。以革命发动者的政权转移为依据来断定革命全局就已失败,其说服力也显得不够。一场亘古未有的民主革命运动过后,必然产生社会动荡,出现新的社会问题,并在一定时期影响人民生计,然而社会的进步必伴随着新的历史代价而悄悄来临。(参见郭世佑:《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与历史结局再认识》,载《清史研究》,1995(3)。)还有论者从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目标———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是否完成、运动是否形成积极成果、运动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的理论界定出发,也对辛亥革命“失败说”献疑。(参见徐梁伯:《辛亥革命“失败说”献疑》,载《社会科学战线》,1996(2)。

  (七)关于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

  关于孙中山。长期以来,在辛亥革命人物研究领域里,孙中山一直受到特别多的关注,处于热点地位,这固然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政治需要有关,而更重要的是,他博大精深的思想学说,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活动,无比深远的历史影响,需要人们花大力气作长时期的研究。这一时期对孙中山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近代化思想,对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对他与中西文化的关系,对他与各方面人物的关系,也都有文章发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