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词来归与近代中日文化互动(4)

辛亥革命网 2011-04-25 00:00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中、西、日文化互动过程中,有一批汉字术语经历了从中国古典词-传输日本-日本借以对译西洋概念,使其内涵发生近代转换—转换后的该汉字

  在近代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各门类纷纷成长为独立学科(如天文学、地质学、化学、生物学等),物理学不再指自然科学之总和,而成为与其它自然科学学科相并列的一门学科。日本自江户幕府末期以降,对西方物理学有所译介,其译名先后出现过“究理学、理学、究理术、自然学、穷理学、博物、格物、学性理、性理之学、格物总智、格物之学”,等等,直至明治五年(1872),福泽谕吉的《改正增补英语笺》仍使用“穷理学”一词。同年,福泽《训蒙穷理发蒙》3卷刊行,仍然突出“穷理”一词。以后又有以“穷理”命名的多种书籍出版。这些译名受到来自中国的晚期汉文西书的影响,如《英华字典》(1843)将Physics译作“性理、格物之学”,合信(1816-1873)的《博物新编》译作“博物”,丁韪良(1827-1916)的《格物入门》译作“格物”。这些译名尚未脱出自然科学总称的含义。

  日本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个专门———Physics称之“物理”,始于明治五年(1872)文部省编纂、片山淳吉(1837-1887)执笔的小学教科书《物理阶梯》(1875年刊行),明治九年(1876)又发行《改正增补物理阶梯》。该书根据英国和美国的两种物理学少儿读物编成,其内容有总论,物体论,物性论,偏有论,动静及速力,单动及复动论,双力运动论,运动力论,重心论,运重器,杠杆论,滑车论,斜面、楔及螺旋论,摩轧论,静水论,水压论,诸体本重,动水论(流水论),大气论,空气的碍性论,音响论,音的速力论,温论,光论,阴影及光的反射论,越历论(电气论),天体论,四季论,等等。可见《物理阶梯》的“物理”已经,不是自然科学总称,而是指近代物理学,包括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等方面。而这种近代义的“物理”概念,得之来自中国的晚期汉文西书。明治八年(1878)刊行的《物理阶梯》的题言说,其“译字”来源于《博物新论》、《格物入门》、《气海观澜》诸书。前二书皆“在华西洋人所著书”《气海观澜》则为兰学家青地林,宗所著书(1827年刊行),其中参考汉文西书不少。《物理阶梯》出现“化学、物理、亲和(化合)、蒸发、分子、固体、流体、大气、引力、重力、元素”等一系列术语,有的采用自汉文西书,有的则在旧词注入近代义,“物理”为其一例。

  哲学家西周1874年所著《百一新论》中论及“心理”与“物理”:

  相同的道理,说起来是一样的,其实理有两种,……其一叫心理,其一名为物理。物理云者,乃天然自然之理。……物理叫做“APRIORI”,是先天之理,心理叫做“APOSTERIORI”,是后天之理。

  这是从哲学层面区分“物理”与“心理”。

  明治八年(1875),东京大学的前身开成学校所设学科中,有“物理学”一目,这已是指自然科学中一个专门的物理学。明治十年(1877)东京大学成立,理学部设物理学科,此“物理”是英文Physics的对译,为今义的“物理”。1888年,日英德法语对译《物理术语辞典》出版。

  1890年,日本人藤田平八将盛挺造编的反映近代物理学的书译成中文,定名《物理学》,中国人王季烈对该书作了文字润色和重编,由江南机器制造局刊印,此为第一部中文《物理学》。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首先在政论文中从近代义上使用“物理”一词。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北京大学,理科设“物理学门”,1917年设“物理学系”。近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物理”一词自此流行中国,指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基础部门,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物理”的古典义,———“万物之理”不再常用“物;理”的“自然科学总称”义则为自然科学或博物学所表述。

  概言之“物理”原为古汉语词,,意谓“万物之理”;明清之际方以智的《物理小识》赋予“物理”以“自然科学之理”的意蕴;明治初年,日本的《物理阶梯》将“物理”对译physics,指自然科学一个专门的物理学,完成此词词义的现代转换。其间《物理小识》在“物理”概念的古今演变中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日本人是在接受《物理小识》的“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而完成“物理”与Physics的对译工作的。在这一意义上“物理”可以视作“回归侨词”,不过在回归之前,已在日本接受了现代义的洗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