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日本对华文化侵略述论

辛亥革命网 2011-04-26 00:00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严昌洪,黎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实施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系列侵略暴行。本文从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政策及组织、对中华文化的劫
 

  关于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研究,早在战争尚未结束之时就已开始,关注的重点是图书及文教方面的损失。当时的研究由于战时条件限制,各方面资料收集不可能完全。抗战胜利后,登记损失的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大量公私书画文物未能登记造册,使得战时中国直接文化损失之数目成为永久的历史之谜。解放后,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于揭露日军暴行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但对日本文化侵略方面的暴行重视不够。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有学者就日军对华文化侵略做了细致的考察,但到目前为止尚无完整论述该问题的著述。民族文化遗产是民族共同心理产生与维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掠夺与破坏较之军事侵略影响更为深刻,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政策及组织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掠夺中国的文化成果,摧毁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实行文化专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是最早对中国进行文化掠夺的国家之一。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便根据顾问九鬼隆一的《战时清国宝物收集办法》颁布了《敌产管理法》,规定对被占领国图书文物的“收集”,必须在陆军大臣或军团长的指挥下进行,图书文物一旦送到兵站,立刻运回日本国内,入藏帝国图书馆或博物馆。这使日本对中国文物的掠夺组织化、系统化,并成为其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秉承这一政策,“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各部专门配备了“文物搜集员”,他们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的文物专业知识。每占领一地,“文物搜集员”便对当地文物古籍进行全面搜刮。此外,日本政府还常常派遣各种“考察团”分赴各地区对文物、书刊等进行搜索和甄别,确定价值后或运回日本,或予以销毁。[1]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对华文化掠夺更为疯狂。军队每到一处就破坏建筑,搜掠图书文物。各种军方组织如调查部、宪兵队都担负着搜罗中国文物的任务。除了军方以外,日本还成立了一些劫掠中国图书文物的专门机构,如“满铁调查部”、“中国中部占领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以及设在日本东京的“政治经济研究所”等等。还有一些所谓的学术团体,如日本京都东方文化研究所、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日本东亚文化协会等等,专门在华从事文物掠夺和破坏的所谓“研究”。此外,有不少日本人在华进行盗墓和盗卖文物的活动。

  日本在对中国文化侵略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导政策。1938年7月,日本五相会议制定了所谓《从内部指导中国政权的大纲》,其指导方针为“对于抗日思想泛滥的现状,必须一面以威力为后盾,打开局面,一面提高国民经济,收揽人心,恢复东方文化,确立指导精神,恩威并施,以促进一般汉民族的自发的合作。”其具体内容中规定:“一,尊重汉民族固有的文化,特别尊重日华共通的文化,恢复东方精神文明,彻底禁止抗日言论,促进日华合作……五、招抚学者,加以保护,并振兴儒教”。[2](P270-271)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以所谓的“同文同种”欺骗中国民众,并借助傀儡政权、所谓的“民众团体”和汉奸文人为其殖民侵略服务,以达到“思想灭华”、“文化灭华”的目的。

  1940年12月10日,在日本侵华派遣军的“战略指导”中明确列出“思想指导”政策:“解决这次事变之指导精神在于,以日满华之亲善合作为直接目标,以从道义上复兴东亚为终极目标”,“使现地中国方面的思想统一于东亚联盟思想,击破敌方抗战思想,驱逐共产思想。”1941年1月25日,由军部制定的“对华思想指导要领”为:“应展开思想攻势,对反对派势力展开积极的斗争,有效地对敌方进行渗透,瓦解敌之军、政、民抗日意志,以促进事变的解决。”[3](P551)

  日本军国主义扶植建立的文化侵略组织很多,其中较有影响的有:

  第一,新民会。即“中华民国新民会”,1937年12月24日在北平成立。新民会在华北各行业、学校、团体等均设有基层组织,并利用农村中原有的“青苗会”、“联庄会”等等,组成农民分会。还把各地有影响的宗教、帮会团体登记,作为其外围组织。其纲领为“护持新政权”、“发扬东方文化道德”、“于剿共灭党之大纛下,参加防共战线”、“促进友邦缔盟之实现”等。[4](P380)新民会设立了各级“青年训练所”,组织各种青年训练团体培养反共亲日的骨干。通过办新民学校、开讲演会、放映电影、设立“新民教化馆”、出版报刊等等,向民众灌输所谓“新民主义”。燕京大学英国籍教授班威廉在《新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新民会在日本顾问指导下,负责精神上奴化中国人的任务。所用方法的卑劣几乎令人不能置信,造谣和欺骗,敲诈和勒索,腐败和争夺,酷刑和恐怖,毒化,娼妓,邪行,凡是世界上种种最下流的行为都在这种机构里培养出来,专为破坏人民道德,动摇大众的信念。”[5](P7-8)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