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日本对华文化侵略述论(5)

辛亥革命网 2011-04-26 00:00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严昌洪,黎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实施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系列侵略暴行。本文从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政策及组织、对中华文化的劫

  4.迫害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日本军国主义采取逮捕、暗杀及公开捕杀等种种卑劣行径迫害进步知识分子,打击抗日爱国势力。影响较大的是燕大教授被捕案。1941年12月8日,日本宪兵占领燕京大学,将外籍教师除一名瑞士籍教授和一名日籍教授外,都遣送到山东潍坊县的集中营关押,16名中国籍知名教授和青年教师被日军羁押,备受凌辱。半年后进行审判,出狱后还在日伪特务监视下生活。北大红楼也成了北平日本宪兵的总部,许多爱国人士在此被刑讯逼供。

  此外,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天津耀华学校校长赵君达被暗杀;苏北教育家宋泽夫等人被日军折磨致死;作家陆蠡被日本宪兵毒死;文学家郁达夫在苏门达腊被日军诱杀。上述皆为知名人士,普通师生被残害者更是难计其数。日军令社会局举行“思想检举”,凡教职员、学生有反日倾向者,或令学校开除,或报官厅逮捕。在山西平遥县,1943年有400名教员被逮捕,其中100多人被杀;在大同,1941年11月和1942年2月两次大规模搜捕中,有300余名知识界人士被抓,他们中90%以上被日军杀害,1943年四、五月间,又有397名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被日军活埋。[24]

  5.进行思想腐蚀。日本侵略者还企图通过“尊孔祭孔”实现中日“亲善”。日本人鼓吹,孔子所怀有的理想与日本的道德“同流一轨”,故而中国应提倡“孔子学说”,从历史上、传统上和文化上“促进中日精神上的提携”。各伪政府纷纷举行“祭孔”活动,在近代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浊流。日军还将鸦片、吗啡等毒物大量运入,公开贩卖,并开设众多的赌场、妓院,使得沦陷区无论大小市镇、乡村,没有一处不是黄、赌、毒盛行,极大败坏了社会道德,腐蚀了民众的心灵与身体。

  6.利用宗教辅助侵华。日本军国主义派遣大批日籍教士、僧侣到中国以传教为名控制各宗教组织。于1939年2月成立“中支宗教大同盟”;1943年6月,成立“大东亚佛教总会”;还组织所谓“日华佛教会”、“大东亚佛教联合会杭州分会”、“东亚基督教会”等,穿着袈裟道袍,宣传“大东亚共荣圈”、“大东亚新秩序”的陈词滥调。而利用宗教身份,从事特务、间谍等活动者,更是屡见不鲜。

  日军还利用中国各族人们宗教信仰的差异,企图分裂中国。关东军制定的对内蒙措施明确提出,“为收揽内蒙人心起见,努力笼络王侯和人民,特别是力求通过有势力的喇嘛,贯彻日满两国政策的本意,进行各种工作”,“而使内蒙脱离中央而独立”。[25]他们在日本东京的本愿寺和京都的知恩寺设立蒙古青年喇嘛讲习班,以增强日本佛教对蒙古佛教的影响;还向蒙古寺院派遣许多所谓的“日本喇嘛”充当各种“顾问”。日本看到中国西北五省信奉回教者众多,就大肆散布和策动“回民自治、成立回回国”。1938年5月,日本在东京召开伊斯兰大会,声称中国西北回教国家业已成立。

  60年前,当中国人民通过8年浴血奋战,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家园的时候,神州大地上一片破败景象,许多文化名城只剩下断壁残垣,许多历史遗迹变成了瓦砾场,艺术珍品不是被毁于战火,就是被侵略者掳掠一空,博物馆黯然失色,图书馆空空如也……中国文化所遭受的浩劫,让世界和平人民也伤痛不已,因为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也是对人类文明和文化遗产的摧残和践踏。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彻底征服另一个国家或民族,一定要在用飞机大炮摧毁其军事堡垒的同时或之后,用文化侵略来摧毁其精神堡垒。当年的日本也是用这种办法对承载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文化进行了疯狂的摧残。日本侵略者企图用军国主义文化、法西斯文化征服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明,使中华文化蒙受了巨大损失。

  但是,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中华文化没有被摧毁,中国人民不仅在抗战期间就已经用抵抗文化、抗战文化抵抗日本的文化侵略,而且在战后立刻着手重建家园和复兴文化的工作,在废墟上光复旧物,并创造新的文化。日本的文化侵略与其发动的侵华战争一样,遭到了可耻的、彻底的失败。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在战火中得到新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