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同盟会的性质及其内部分歧

辛亥革命网 2011-03-14 00:00 来源:中华文史网 作者:章开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领导的党”,指的就是一九○五年夏天成立的同盟会。同盟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团体?怎样理解它的内部分歧?同盟会里面有没有路线
 

  二十二年以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深刻阐明“腐朽的大的力量要让位给新生的小的力量”这一历史辩证法时,曾经指出:“清朝,早被推翻了。什么人推?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二八九页。)这里提到的“孙中山领导的党”,指的就是一九○五年夏天成立的同盟会。同盟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团体?怎样理解它的内部分歧?同盟会里面有没有路线斗争?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研究整个辛亥革命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一)

  过去,我们曾经把同盟会称作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急进派、资产阶级自由派到地主阶级反满派的松懈联盟。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

  因为,“松懈联盟”一词只能说明同盟会的阶级“结构形式”的特点,即它是由哪些社会力量组成的,结合得是否紧密等等。它没有回答,至少没有明确回答同盟会的性质到底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还是几个阶级联盟的政党?抑或仅仅是几个阶级的反清联合战线?

  我认为,同盟会不是几个被压迫阶级联盟的政党。它和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的国民党不同,加入它的各种社会力量并没有在会外保存自己单独的政党。姑且不论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是否代表不同的阶级,至少兴中会在同盟会成立以后就不再保存自己原来的组织。华兴会在加入同盟会的前夕,虽然有“精神上仍存吾团体”的说法,但实际上以后也没有保留自己的组织。光复会的情况比较特殊,它始终保留着自己的团体。有些光复会员从来没有参加过同盟会,不少人则是加入而又退出,而且一九一○年还在东京成立了光复会总部,公开与同盟会分裂。但认真考察起来,它也不是作为一个特定阶级的政党加入同盟会的,而且即使在它与同盟会分家以后,也并不妨碍两者在某些地区(如上海、浙江、潮汕)共同进行反清斗争。

  同盟会也不仅仅是几个阶级的反清联合战线。二十世纪初年,反清联合战线确实是存在着的,那就是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农民、工人以及一部分反满士绅,更为广泛也更为松懈的一种结合。严格说起来,同盟会不过是这个联合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是其中起指导作用的政治力量,但毕竟不能把它与反清联合战线等同起来。

  应该明确指出:同盟会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理由是:

  第一,二十世纪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如果说,甲午中日战前,幼弱的民族资本主义仅仅是在个别经济部门出现,那么,甲午战后,特别是一九○五年前后,在义和团和其他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下,民族资本主义不仅是资本总额成倍地增加,而且逐步延伸到缫丝、纺织、面粉、榨油、碾米、卷烟、火柴、皂烛以至许多手工业部门。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它这才粗具规模,并且在国民经济当中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阶级斗争发展的水平,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矛盾的发展程度制约的。如果说,戊戌变法时期,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完全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还不得不主要通过地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其中一部分有革新倾向),来推行自己温和的改良主义政治方案,那么,到了二十世纪初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来说,才比较明确地形成了独立的阶级意识和政治要求。以前,它的怯弱呼声不过是:“商管银钱帐项买卖,绅管学习机器教训学徒,官主保护而不侵权利。即有事涉衙门,有绅承担,不累商民,无可疑惧。”(《陕西集股创用机器织布说略》,《皇朝政典类篡》第一二七卷,市易。)他们看见封建衙门就不免有点心惊胆颤,因此只有把能“通官商之邮”的绅士当作自己的经济护法神和政治代言人。可是到了二十世纪初年,随着经济力量的不断增长,资产阶级的胆子慢慢大了起来。特别是在一九○四年以后,他们开始学会以各地商务总会、分会作为发表经济主张和政治见解的场所和渠道。一九○五年的抵制美货运动,就是由上海商务总会决议发起,通电二十一处商埠的商会“传谕各商知之”,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的。在这次规模很大的反帝爱国斗争中,主力仍然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但民族资产阶级毕竟也增添了向封建衙门挑战的勇气。他们不仅公开谴责清朝政府“类具奴隶性质,而无爱国思想”;并且提出了“广开会议,联络全国,可为异日自治自立之基础”(一九○五年七月八日《时报》。)等政治要求。这些都表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所谓“广开会议,联络全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建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必然趋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