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辛亥革命时期对封建文化的批判(3)
时间: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朱 宇
封建家族制的基础是宗法制度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伦埋纲常。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亲疏来辨别同宗子孙的尊卑等级关系,所以宗庙祭祀、祭祖尊孔是宗法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又是维护这种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纲常。于是辛亥革命者又提出了“祖宗革命”、“三纲革命”、“孔丘革命”。 “祖宗革命”是革命者倡导的家族革命的又一重要内容。“家庭中之最愚谬者,更莫甚于崇拜祖宗”。“凡有道之革命党必主张祖宗革命”。他们说的祖宗革命,就是批判祖宗崇拜或者祖宗迷信的思想,革除一切反映祖宗迷信的制度和物质设施,如祠堂、神主牌位、祖墓(用火葬代替)、墓碑、祭祀、族田等。 革命者指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祖宗本来是一个生物上的概念,根本没有什么神灵。革命者提出(一)“于书报演说中发阐此种道理,破数千百(年)之迷信”,也就是进行宣传舆论工作,揭露祖宗迷信之荒谬,是‘内以为羁制之具,外以为沽名之资”,提高人们的认识。(二)“凡遇到含有祖宗迷信性质之社仪(祭、丧、葬等),皆指公理以拒之。”(三)“平坟墓,火神牌”,“或将墓牌神位送入博物院”,籽‘修祠也,立碑也,祭祀也,厚葬也”。统统废除掉。(四)“凡主张祖宗革命者,当嘱其子孙,于其死后,勿以昔日待祖宗之法相待”,即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三纲革命”也是辛亥革命的革命者们倡导的家族革命的重要内容。所谓“三纲革命”,就是对封建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进行彻底的批判。封建的宗法思想和纲常名教,本质上是家族制度的统治思想和道德规范,主要是处理家族内部各部分人的相互关系的准则,是从家族制度中产生出来并为巩固家族制度服务的一种意识形态。 辛亥革命者指出:“所谓三纲”的本质,是‘造奴隶之教科书”,是‘箝缚其臣民,箝缚其子弟,箝缚其妇女,……栽培奴性”的工具,“是名为尊圣道,实则塞人民之心思耳目,使不敢研究公理”‘的幌子。他们指斥纲常名教是“伪道德”:“中国数千年相传之道德,….,纲常名教矫揉造作之道德,……皆伪道德,非真道德也” “虚伪之道德者,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贤妇贞,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贫践在命,富贵在天之谓也”。总之,“所谓三纲,出于狡者之创造,以伪道德之迷信保君父之强权也。”时于压迫广大妇女的“三从四德”,辛亥革命的革命者们抨击尤为猛烈。他们说:“夫三从四德,数千年来之古训,……人人奉以为金科玉律”,以至谬种流传,人尽奴性,习非成是,漠不之察,“以今日之醒眼观之,固不足以当一噱。”三从四德,“女诫女训,千条万理,无非为破坏其(妇女)自主计。’’ 革命者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名教杀人”的观点,点破了它的本质。他们认为,纲常名教和专制统治是杀人的两把刀子。两把刀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道德者,权力之变相也”,“凡权力所能制者制以权力,权力所不能制者制以道德,权力制人于有形,道德制人于无形。”那些独夫民贼,“创立君臣之论,忠义之说,定之为人纪人纲,制之为大经大法’,使得人民“无端而姿杀戮,一任昏暴者之蹂躏鱼肉,……夫非名教之杀人于无形者乎!”革命者明确地指出了“理学杀人”,“名教杀人”。 辛亥革命者对孔丘进行了有史以来的最猛烈的抨击,并且提出了“孔丘革命”的口号。他们尖锐地指出,孔丘是专制政府的建筑师,是独夫民贼的卫道士。“孔丘砌专制政府之墓,以荼毒吾同胞,二千余年矣”,中国君主专制统治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孔丘专门教人忠君服从,不犯上作乱,能够保守帝王的产业,所以被历代的独夫民贼尊为圣人,“‘至圣’两个字,不过是历代的独夫民贼加给他的徽号。那些民贼为什么这样尊敬孔子呢?因为孔子教人忠君服从,这些话都很有益于君的”,辛亥革命者们以英雄的气慨,大骂孔丘的教诲和尊孔的言论都不过是一些‘屁话”:“国人都是崇拜孔子的,孔子的说话都是教人尊君亲上,把君民官民的名分定得很严,百姓有共皇帝或共官吏为难的,动不动就说他是乱臣贼子”,这些‘各种放屁的话,如今不必相信了”。“孔子的奴隶教训,只有那班贱种奉为金科玉律,难道我们…,,也要听他那班支那些狗屁呢?…‘如今的人,说圣贤是万古之师,这真是放屁的话。” “擒贼先擒王”,要批倒封建礼教,得先批倒它的祖师爷孔丘,“夫大祀之牌位(指孔庙之孔子牌位)一日不入火刹,政治革命一日不克奏功”,“欲支那人之进于幸福,必先以孔丘之革命”‘ |
- 上一篇:浅析文学社与武昌起义
- 下一篇:社会动员 政权实现 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