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良的《崂山抗战忆往》(2)(11)

辛亥革命网 2012-10-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抗日战争爆发,李先良亲往崂山恢复青岛市政府之对日持久抗战。李先良为给自己“坚持崂山抗日斗争”树碑立传,于抗日战争胜利之次日,便

  1942年李先良接任沈鸿烈之职,成为流亡的青岛市代市长,将华严寺作为市流亡政府所在地,太清宫作为军事骨干和保甲长训练的基地,青保总部设在此。太平宫为军需品和后勤粮秣库。白云洞是青保的一个小型兵工厂。

  1939年日军又遭重创之后,由青岛掩师入崂,谓之剿山。 1939年5月4日(农历3月15日),攻进白云洞,当时抗日游击队常在此制造枪械,日军搜山时,审问道长邹全阳,邹全然否认。后来搜出鏇床及其他制械工具器物,恼羞成怒的日本侵略者放火烧毁了风光秀丽、建筑宏伟的白云洞,杀害了邹等4个道士和2个俗民。

  抗战胜利后,青岛市市长李先良在白云洞题字“白云为家”并有说明:“余在崂山抗战时,移市政府于华岩寺,以白云洞为迎宾馆,遇敌谈,颇猖獗,以洞为掩蔽之所,白云山,昔空悵……年二月”记载抗战经过。现在石刻保护完好,只有部分小字模糊不清。

  后来李先良还曾经在白云洞题字“迎宾馆”门匾,现已经不存。其实李先良在这块题字石刻之前,还在1945年7月在太清宫殿后面的悬崖石壁上,题刻“山海重光”四个大字。

  据李先良回忆:“当时看到世界大战趋势,知道敌人必然失败,却是不能预计何时来临,事情凑巧的就在那四个宽长都有一丈的字,叮叮咚咚的刊凿竟月,到八月十五日那天上午,负责监工的葛秘书焕斗对我说道,今天刊石完工,如果今天能够得到胜利,那就妙了。谁知道当天晚上收听中央社广播的消息,日本果然投降,此种离奇巧合的事情,当时使我们格外的兴奋。” 

  20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李先良的儿子来青岛,还询问过李先良的题字,因为接待的人不清楚,竟然回答说不存在了,使老人抱憾而归。 

  [二]崂山抗日游击队成立始末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却了全面对华侵略战争。当时的青岛市长沈鸿烈,是一位有强烈民族感情的爱国志士。根据青岛地区的战略地位以及当时的形势,沈鸿烈认为应该首先破坏日本设在青岛的九大纱厂,切断其物资供应。

  为此早在事变之前的1937年7月1日,在崂山区(当时称李村区)朱家洼村成立以青岛国术馆训练人员为骨干的爆破大队。大队长沈仁,现李沧区于家下河村人于承芳任爆破队"点火正"。爆破队成立后,在朱家洼村进行操作训练,让队员熟练地掌握爆破技术及其他一些军事常识等。 

  当时日本在青的九大纱厂拥有45万纱锭,绵于四方、沧口一带达20余华里,厂直坚固、规模宏大,且各纱厂均安装有防火设备及蓄水池,并非简单放火所能毁灭。

  沈鸿烈设计三条行动方案:一、以人力毁其精巧纺纱机器;

   二、以火力毁其仓库物资;

   三、以炸药毁其机器锅炉。

  另外,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动员部署,于1937年12月18日晚20点,一声令下,九大纱厂全被爆破,大火燃烧整整六天,尽成灰烬。到12月31日,日本在青的啤酒厂、铨木丝厂、丰田油坊、太阳鑫和两个橡胶厂,也被全部彻底摧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