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良的《崂山抗战忆往》(2)(4)
辛亥革命网 2012-10-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对于敌人财产之接收,国民政府军政部经济部财政部交通部均各派有特派员一人主持其事,并派有辅佐人员多人以协助特派员办理其有关部门之接收,在青岛市而言,以军事特派员权力与范围最大,其次为经济特派员,因敌人所遗财产物资,不属于军事方面者即属于经济方面者为多,但其间有性质不易分别者或主持接收人解释之不同而强为其接收者,在青岛尤甚。举如敌人之面粉厂橡胶厂被服厂染厂,军事特派员解释为军用物资,应由军方接收,甚至糖??厂酱河厂饼干厂亦为应由军方接收,其理由为军队须用酱油与吃糖??饼干,由是青市日方所有之大小三百余工厂,被军方接收者甚多,而接收之后,即派由不明该厂非专业人员之军人主持其厂务,置厂务于停顿破坏不能恢复之境,此就一般之工厂而言。至于重要之军事工厂为练钢厂,其火炉下能一日息火停止,否则便不能继续工作,然一经接收,等于告终,殊为可惜。当时中央派来之军事特派员陈宝仓中将,原为军政部之高级将领,专横跋扈,胆大妄为,系为匪谍,经后发现,查明属实,在台枪毙。其次经济部派员之接收,虽较多为专门人员,但接收与处理,亦有瑕疵。至其他各部之接收,因范围有限,然亦因中央对接收之方法与技术,无确定之标准,亦未臻理想。在市府而言,除接收市政府外,并无其他接收。
上为敌伪财产当时接收之概况,然其中有一特殊可述者即为敌人纱厂之接收,既无一纱一布之损失,且工厂仍在继续生产,足可树立接收方法之正确,按青岛纱厂,战前有四十余万锭,七七事变后经我以焦土政策于撤退时全部炸毁,敌占青岛后,积极恢复,因鲁省产棉,品质良好,敌军大批侵华,在华北被服之需,均赖以青岛为后方补给地,敌恢复九个纱厂,其机器纱锭设备,后来居上,更为新式,以应其积极之需。我市政府鉴于战前纱厂为青市主要工业,有五万余工人,有二三十万青岛市民赖此为生活之需,此为安定民生,地方经济,至为重要,故于接收市府之后,亦不令停顿,仍令原有日人之技师及经理照常维持,以待中央之派员接收,当时市府仅一管理员驻厂监视,迨后中央所派经济特派员来青后,因市府之建议,亦未遽予接收而等待中央另一派具有专业之技术人员来青办理,由是该批专门人员,在日人技术师一一点交接来,帐目物件存纱存布,一丝一毫,无不清清楚楚,其机器生产照常转动不辍,使我继续主持,简而易举,如此整个接收,毫无损失或任何浪费时间人力或金钱之处,以此为例,为中央能早有远谋,确定完备接收之政策,将不会有上述接收之各种弊病发生也。
4、鲁东各县沦入匪区流亡政府来青难民亦接踵而来
抗战胜利之日,山东除济南潍县青岛外,其余各地均全部沦陷匪军之手,以是潍县以东之各县政府为避匪焰,纷纷转进青市境内者达二三十县之多。一个县政府退来,并不是一个县政府本身的机关而已,县政府尚有所属之机构多个,青市政府必须协助安顿,尤其县校之学生及县公安警察部队等,此项工作,使市政府增加无穷之负担。同时各县之忠贞民众不甘愿受共匪统治或斗争压迫者亦皆纷随而来,青市光复未及两个月,难民之拥入者已达卅万人。所幸是时中央善后救济总署在青岛市设鲁青分署由延国符任主任,其任务则为负责战后善后之救济,秉承中央善后救济总署UNRA之命供应物资,此项物资之来源,系中央获由美国之协助,总计约逾十亿美元以上,由美顾问指导救济事宜。在青市之善后分署以对于难民之衣食接济为主,而市府则安排难民之宿住与青少年之就读教育。按当时之难民救济,只是消极的救济,时日渐久,虽有大量之美援,亦属吃光用光,终有一日之难以为继,并积极之意义与成就。与中央迁来台湾后所运用之美援,亦达数十亿美元之多,但皆用于生产之发展,建设治水发电,以利农工之发展,值之以建立油厂、面粉厂、纺线厂、肥料厂等发展,与农业之品种改良推广增产,以裕民食民衣,产生救济之积极效果,增进人民之生活与就业机会,造成今日台湾丰衣足食民生乐利之社会。同一美援救济之运用,在战后大陆属于消极者,来台后之救济属于积极者,其成效与后果,迥不同矣。
市府当时鉴于难民中之壮年者达半数,无所事事,岂非人力之浪费,斯时工商业萧条,亦不能使其就业,四周赤匪环伺,为保卫青岛计,可以组织成为后卫之武力,乃成立民众常备队,凡难民中年龄满二十以上四十以下者均须参加民众常备队,接受军事训练,以三个月为一期,轮流调充,如此总计与训练者有十五万人之多。至卅五年以后,国军派来青岛补充兵员者先后有六个军之多,大都以常备队训练者补充之,三十八年五月撤退来台时号称十万国军,其中亦多为常备队之受训者,凡此皆为难民报效国家之最大贡献者也。
1945年10月25日,盟军在青岛汇泉广场举行日军受降仪式。
5、盟军美国第七舰队驻青与美海军陆战队第三师登陆驻防
三十四年十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师全师官兵约二万人从西太平洋硫磺岛、塞班岛由师长谢彼德General Shepherd率领移来青岛登陆驻防,该师为在西太平洋共同对日作战之盟军,战斗力甚强,但在硫磺、塞班两岛登陆,日军作誓死之最后抵抗,该师伤亡甚大,据谢师长称经半年以上之对日剧烈战斗,终于克敌致胜,但官兵急须休养整顿,当时青岛尚未有国军到达,我青岛保安部队列队鸣号打鼓于海军栈桥欢迎之际,谢师长一一检阅深为感动,不禁郑重而热烈地对我说:「这是我最光荣的受到欢迎」。盖当时列队欢迎的青保部队,他知道在青岛崂山对日坚苦作战了八年,比他第三师在硫磺岛、塞班岛八个月坚苦对日作战长久得多,青保部队官兵都是山东大汉,为今看到个个高大,精神抖薮,向着敬礼,同时听到旧时的号歌声音,显示同在西太平洋对同一敌人作战胜利的会合,有无比的兴奋与快乐,不仅他要感动,我们亦然有感于衷了。这一幕情景,永久深印在他的心坎里,至今时隔卅余年,谢师长虽已由太平洋海军陆战队司令而美国全国海军陆战队上将总司令退休了,但是每一年给我的圣诞贺年卡上亲笔写出追念当时在青岛一段愉快相聚的回忆,表示念念不忘的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