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良的《崂山抗战忆往》(2)(5)

辛亥革命网 2012-10-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抗日战争爆发,李先良亲往崂山恢复青岛市政府之对日持久抗战。李先良为给自己“坚持崂山抗日斗争”树碑立传,于抗日战争胜利之次日,便

     由于美国海军陆战队来青驻防,使青岛市的防卫十分坚固,幸而青岛市有颇多的旧时德国兵营和日本的学校,足以容纳这师二万人的部队,配合他们驻扎和操练的需要,陆战队的司令部设于前海沿的原为日敌的海军司令部所在,雄伟宽大,足敷为该师八大处办公所需,该师的建筑营Construction Battalion则移驻于沧口飞机场内,以安顿各种重大的登陆机械车辆和器材,如此可以使该师的兵营与防地的分配,符合理想的驻防,加以青岛的环境美丽,气候宜人,营舍坚固宽畅,使他们个个满意,顿时恢复他们在太平洋登陆硫磺岛、塞班岛长年艰苦作战的疲劳与休息整顿,重振愉快的身心。青市的人民,对美国人特别欢迎与友善,因为他们都是花钱的大佬,使青岛游乐场所如酒吧排间、跳舞厅、妓院特别繁荣,同时陆战队均是受过严格良好的优秀士兵,他们很守纪律和有礼貌,因此他们驻青这几年期间,始终有如宾主如归的融洽和合作。

     在美军陆战队来青下到二个月后,美国西太平洋第七舰队继续驶来青岛,设置第七舰队司令部,自此以后,经常有大小舰艇百余艘分泊于前海后海,因为青岛扼胶州湾之口,本来是一个我国北方良好的军港,战前每年各国舰队均驶来避暑渡假,名闻遐迩,现在第七舰队的航空母舰、重巡洋舰、轻巡洋舰、主力舰、驱逐舰、运输舰、登陆艇、潜水艇舰,甚至修理舰、海军医院船Hospital Ship,络续驶青驻泊,多的时候能达百余艘,密密麻麻的蒙幢大舰泊于前海,其余停泊于后海,真是蔚为壮观,显示美国国力之强大。青岛有良好的大港码头,为德国占领时代所建,仿照德国汉堡海港模式,一万吨以上的军舰,可以泊岸十余艘,所以第七舰队的舰只停靠驻泊甚为方便,另外沿海一带有栈桥多处,足以为汽艇靠陆之便利,以是海上汽艇往来如梭,以载运泊于海上舰只官兵之来往交通,一如陆上之公共汽车,颇为热闹,游人在前海沿观望水兵亦成一景。

     美国第七舰队莅青后,海军陆战队第三师归该舰队指挥,初时第七舰队司令为柯克海军上将Admiral Cooke至三十六年冬退休,继任司令为白告尔中将(后升上将)Admiral Budgle,两氏对中国政府与人民均极尊重与友善,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官兵经常共有二三万人之驻防,并无问题发生,彼此十分友好,且对我青市民间粮食之缺乏与煤炭之恐慌,不时由美国运来面粉,由韩国运来煤炭接济,以抒我政府对此两大问题应付地方民需之困难。盖胜利后胶济铁路中断,淄博煤矿陷入匪手,致使青市燃料不继,又青市周围沦入匪区,青市多山,土地硗薄,不产粮食(除地瓜外)而战后之人口,骤增至百万以上,战后大陆各地交通梗阻运输不便,粮食亦复缺乏,煤炭更无余存,中央亦无法指定其他各省拨运,致青市缺乏食粮缺乏燃料,日益加甚,如无第七舰队以运输舰分由国外运来粮煤接济,人民日常生活之依赖,将不堪设想。

     第七舰队及海军陆战队常期驻青以后,其士兵服役期满调返美国回家,而官长则服务期长,允许接其家眷来青,因为要求我政府提供八百所房屋供应,幸是时二次大战已告结束,青岛原为德人所占,德人留居青岛者尚有二三百家正在遣返,可以空出二三百家,拨给美军官眷属来青居住,同时日军侵占青岛先后达十六年之久,侨民有三万余人,此次战败,亦将被遣送回日,所遗居住之房屋,其中不乏西式者,亦选出百余屋以为供应美眷居住。市府当时应美方的要求,答允可提供四百所房屋,其余四百所市府可继续代为向民间租用,但租金须由美方负担。自卅四年底起美军官眷属抵青者不断而来,所居市府拨给之德日房屋,建筑美丽宽畅,环境幽雅,莫不欣喜满意,嗣后遇有调返回美者,其家眷莫不涕泪交流,不忍离去。

     由于第七舰队及陆战队之驻防及其眷属之来青,以及美国政府之官员及国会参议员及众议员等不断地莅青视察或访问,爰是在青中美方面官民社交活动频繁,而市府之接待与外交方面亦因之而增多,由于青岛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点,故无论美军民之在青居住者,无论从美国来访者,皆怀有良好之印象,对于中美两国邦交友善之关系增进,留有永久难忘好感与怀念。

     6、国军络续来青驻防补充与训辣 

     青岛光复接收后,阅一月中央宪兵开来一个团,维持地方军风纪,阅二月首先到达青岛之国军为第八军,继后为第五十四军,卅五年又续开来第卅六军、卅九军、卅二军、九十二军六个之多,其中有留驻一个时期补充整理后即离青开往他处。海军方面除海军军舰经常来往青岛外,则有海军军官学校设置于战前青岛海军官校之旧址,海军造船厂设于青岛船坞,另有海军基地司令部亦设于青岛。空军方面则有两个飞行大队驻于青岛沧口飞机场,以及飞机修理所等,总计有海陆空三军,人数甚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