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诚三传平叙(上)(3)

辛亥革命网 2013-07-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余诚三传”,指的是关于辛亥革命先驱、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余诚(仲勉)的三种传记资料:余祖言的《志士余仲勉传》、张难先的《余诚传

  余祖言1888年考中秀才,次年便以“行学兼优”被拔为岁贡。任教余氏学馆有年,至1899年关闭家学,率余诚及族中若干子弟到武昌继续求学。1904年,麻城县在万松书院开办初等小学校,余祖言受命与梅世魁先生“同任教务”。是年,余祖言考取官派留日生资格,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余诚则变卖家产,自费随余祖言东渡。在孙中山先生(1866—1925)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系早期同盟会会员。

  余祖言于1907年回国,接任麻城高等小学校校长。1909年冬特地到汉迎接病危归国的余诚回乡。1911年春聘董必武用威(1886—1975)任麻城高等小学校国文教员兼校监。

  辛亥首义,刘仲文公(1881—1920)任湖北军政府总监察,余祖言任其秘书。辛亥年底,刘任北伐左翼军总司令兼河南安抚使,余继续任其秘书并兼河南安抚使政务官。1913年3月和1917年秋,余祖言两度与董必武在宜昌相聚,从事反对袁世凯和护法护国的斗争,1918年1月与余万卿(1886—1930)等组建“鄂东护法军”,辗转奋战半载,失败后再避宜昌夷陵中学。

  1919年秋,余祖言回到武昌定居,先后(或同时)任教于省立武昌高级中学、省立女子师范、省国学馆、省立文科大学,并开始研究佛学,探讨儒道释同一。1926年北伐军胜利进占武汉,受革命政府委派出任湖北官书局(处)局长。自1928年始,兼职或专职任教于武昌中华大学(其间曾于1932年至1934年再长湖北官书局),直至抗战武汉撤退。

  1938年9月归里,11月无疾卧化。

  著有《余祖言诗文集》八卷,内含《任直诗稿》、诗评、《史论》、《道德经通释》(再版)、《庄子内篇提要》(再版)、《庄子内篇详解》(残)、人物传序等。

  余任直祖言先生所撰写的《志士余仲勉传》及其两段“后记”,从来没有完整而准确地予以正式发表过。

  1991年,有家期刊曾登载过一篇《余仲勉日记》,此文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开首是一篇《说明》;主体是被“作了一些技术性整理”的《余仲勉日记正文》;《正文》之后,是【附录】。【附录】共有三则,余祖言的《志士余仲勉传》及其一段“自记”为其一。在“自记”后的括号内有“此传原稿藏余佩鸿先生处,余品安同志抄录”等语。

  经与余祖言的《志士余仲勉传》及其“自记”的原件相对照,笔者发现,上述【附录】一中,包括错字、脱字、衍字(以及“原抄本无,系编者所加”的字),至少有十四处差错(原文仅约九百一十字)。其中,尤以将“刘君子通”误作“刘君子建”最为读者所不可解。

  1991年,余祖言之子余佩鸿先生(1908—1999)和余诚之孙余品安先生(1927—1997)都还健在,如果该编者在“随日记附录”余祖言先生的文字之前,能与余佩鸿和余品安两位先生(尤其是与余佩鸿先生)取得联系,稍加校核,当不至出错如许。

  现将由余佩鸿编辑、余品绶整理的《余祖言诗文集》中《志士余仲勉传》转录於此,以就教于专家学者和有兴趣的读者诸君。

  志士余仲勉传

  志士余仲勉,字简斋,麻城东乡木樨河人。父雅诗,北贾河南之商城,志士与兄敬堂随之。师宗兄浩吾。兄弟〔一〕年十二,归故里。从族中长老受业,读旧书卷,过目即背诵,合族异之。

  戊戌秋,浩吾自燕京归,述政变颠末。志士大叫狂骂,欲纠合同志,图恢复。

  甲辰秋,倾家东渡。尽力结合中国、湖北、黄州等会,密与广东遗老某学制炸药及弹放术,改字“剑侪”。

  乙巳秋,孙中山至东京,时与密谋,助成同盟会。中山大奇之,令图鄂。会日本发布《取缔留学生规则》,陈星台死于海,益愤愤不可忍。与王博沙先回沪,设中国公学。

  旋归鄂,结哥老、三合、日知等会。乘间归本邑,清公款,理学务。岁暮旋里,族人悯其憔悴,劝以缓图。志士曰:“救焚拯溺,何可缓也!”言毕泪下,热血喷出,病始作矣。

  明年春,携妻蕭氏居鄂垣,募中国公学捐。五月,充日知会附设学校教员,复任武昌翻译学校校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