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诚三传平叙(上)(5)
辛亥革命网 2013-07-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长风吹我向蓬莱,巨浪惊人色似灰。
将上横滨齐一笑。蓬蓬虿发望君来。
苦辛历尽竟何有?国困家贫唤奈何!
留得穷愁书几卷,定知历劫不能磨。
万里投荒摧国士,百年有运纵天骄。
岂真万物为刍狗,欲探天心天路遥。
闻道东京近时事,悼君同志各伤神。
座中泣下纷如雨,更有吞声作序人。
平生青眼为君顾,君去邻孤意气衰。
自分终当老岩壑,在山泉水畏人知。
《志士余仲勉传》的作者余祖言兼系余诚之兄、师、友三重身份,对传主的成长求学、思想演进和革命经历都有着最为直接的了解,无须(也无可能)参考他人著述,即能“原创”。这是《仲勉传》最大的特点和“亮点”。
※
1918年,熊十力先生的《心书》写成,其中有一篇《日知会王刘余何朱诸传》,或许可以为我们寻觅余祖言撰写《仲勉传》的缘起提供一点蛛丝马迹。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编著的《辛亥革命人物像传》,对十力先生在武昌起义前后活动的记述,堪称精当:
“熊十力(1885—1968),亦名继智、定中、升恒,字子贞、子真,号逸翁,晚号漆園老人,湖北黄冈人。1902年投凯字营(后编为第八镇三十一标)当兵,思运动军队,并结识军学界宋教仁、刘静庵、张难先等人。1904年参加科学补习所。次年考入湖北陆军学堂仁字斋。1906年春,在武昌发起成立黄冈军学界讲习社,联络志士。不久加入日知会,并成为日知会在军界中的骨干。同年夏,其革命活动被第八镇统制张彪侦悉,欲捕之,在蓝天蔚、季雨霖等掩护下,潛往鄂西山中,事稍缓,乃归乡里,旋往江西德安助长兄垦荒谋生。1908年改名周定中,返回故乡授徒。武昌起义后,积极参加光复黄州的活动。赴武昌任湖北军政府参谋职。1912年与季雨霖等设立日知会记录所,编纂《日知会志》,1913年因‘二次革命’失败而中辍。是时,胡瑛约其投靠袁世凯,他严词拒绝,并发表反袁檄文。后被迫离汉赴江西德安,躬耕自修。1915年夏回乡授徒。1917年至湖南参加民军,支持桂军抗击北洋军阀。翌年,赴广州追随孙中山进行护法斗争。后因不满党人争权夺利,又自觉非事功之材,毅然弃政从学,到江苏某中学任教。1920年,入南京支那内学院欧阳渐门下学佛法,深究内典。次年,因对佛学持异议,长揖而去。(下略)”
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知,十力先生至少在“1904年参加科学补习所”时就结识了余诚(仲勉),在《日知会王刘余何朱诸传》的案语中,十力先生也自述道:“余自弱冠与诸子相从忧患”,因而对于余诚等人在那段时期的革命活动情况应该是比较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