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诚三传平叙(上)(8)

辛亥革命网 2013-07-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余诚三传”,指的是关于辛亥革命先驱、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余诚(仲勉)的三种传记资料:余祖言的《志士余仲勉传》、张难先的《余诚传

  (三)张难先和《余诚传》

[图2] 张难先的《余诚传》

  张难先(1874—1968),湖北沔阳(今仙桃)人,名辉澧,字义痴。1904年(光绪三十三年)投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营为士兵,并发起组织科学补习所。次年加入日知会。1906年冬拟响应萍浏醴起义,在沔阳被捕,保释后加入文学社。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土地厅厅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国民政府考试院铨叙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厅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抗战后期支持民主活动。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著有《湖北革命知之录》。今有《张难先文集》。1

     在抗战期间的重庆,古稀之年的张难先先生克服种种困难,辛勤地编纂着辛亥革命湖北地区的史料。抗战胜利,时局甫定,《湖北革命知之録》便问世了。其中张先生亲自撰写的《余诚传》及《同盟会湖北分会之概况》,使得许多读者第一次知道了“余诚”,知道了这位“至性感人”的“笃实君子”,知道了这位“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

  余诚传           张难先

  余诚,原名仲勉,字简斋,后学制放炸弹术,改署剑侪。湖北麻城人也。少从其族人余浩吾究周秦学术,及明末顾、黄、王三大儒遗书,懔然兴亡国之痛,复见清政不纲,亲贵用事,及毅然游长江上下,欲结当代贤豪,共图匡復。会吕槐庭曹亚伯等设科学补习所革命机关于武昌,诚慨然加盟。所被封,赴日入同盟会。友善陈星台、王博沙,陈氏以忧愤蹈大森海死,诚几殉焉。时总部派各省分会会长回国组织机构,湖北则推时功玖,不肯归,继张昉,继陈镇藩,俱不应,诚愤慨曰,革命宜在内地策动,聚他人国都,快口耳之谈,庸有济乎!总部乃改派诚,奉命后,即首途返国,藉日知会作根据地,刘静庵冯特民首先加盟。诚尽力向军学界阐扬本党主义,均为感动。时日知会办有江汉公学,游学预备科等。诚热心教育,凡课程教务,惟力是视。静庵知其劳也,驰书邀张难先任监学。难先至省,诚始知之,曰,不可,难先科学补习所嫌疑重,驻会非计,彼在外县办教育较宜,此间事仍吾任之,无过虑也。静庵谓然。诚独任其劳焉。秋萍醴军兴,胡瑛等奉  总理命来鄂,谋响应。诚、静庵、瑛、方聚而规画,为无赖郭尧阶所悉,告密于巡警道冯启钧,导捕瑛,静庵。诚、瑛正在汉口名利栈计事,郭见诚在,以手式示意,诚走,捕瑛渡江系巡警道署。诚既倖脱,始知郭已变节充暗探,愤欲死,谋募死士刺郭,劫瑛等于獄。风声日急,诚从父子敦,友屈竞存等促走避,乃亡申。先是郭隶籍本党,胡瑛宋教仁等俱与之善。归国后,预闻日知会祕密。后因浪漫,暗中变节,诚与静庵、瑛、俱不知也。诚至沪,沪上党人,以诚与瑛同在一处,何以一捕一免,甚疑诚,几无以自明。盖诚至性感人,素为郭所敬惮,捕瑛时,见诚在,良心不安,故示意避之。彼时诚以郭有所见而关注同志,初未疑即捕瑛之人也。久之事实传沪上,诚之心迹始明。丁未春,江督端方闻诚匿沪,悬重赏购之,復亡日本。在日惩于武汉之痛事,谢绝交游,心情至苦,复悲老亲不能养,并被恶名出亡,贻父母忧。伤感成疾,归国不久,没于家。年二十有六,无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