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堂的兴起、发展及其与兴中会、同盟会的关(6)

辛亥革命网 2013-09-22 00:00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作者:王杨红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和堂是革命推进的直接产物,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它与兴中会、同盟会的关系或疏或密,其在革命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中和堂

  [35]张永福:《南洋与创立民国》,《华侨与辛亥革命》,第93页。

  [36]陈楚楠:前引文,《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第31页;张永福:前引书,《华侨与辛亥革命》,第93页;[澳]颜清湟:前引书,第76~77、82正文及注121。

  [37]冯自由:《华侨革命开国史》,《华侨与辛亥革命》,第58页;冯自由:《尢列事略》,《革命逸史》(初集),第27页。

  [38]冯自由:《林义顺事略》,《革命逸史》(初集),第175页;《南洋各地革命党报述略》,《革命逸史》(第四集),第139页。

  [39]毕观华:《陈楚楠》,孙炳炎编:《怡和轩九十周年纪念特刊(1895—1985)》,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1985年,第98页。

  [40]张永福:前引书,《华侨与辛亥革命》,第94~95页;陈楚楠:前引文,《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第31页。

  [41]冯自由:《南洋各地革命党报述略》,《革命逸史》(第四集),第139页;陈楚楠:前引文,《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第32页;冯自由:《华侨革命开国史》,《华侨与辛亥革命》,第58页。

  [42]冯自由:《华侨革命开国史》,《华侨与辛亥革命》,第58页;冯自由:《中和堂小史》,《革命逸史》(第三集),第131页。

  [43]《天南新报》1904年1月21日,第2版,转引自[澳]颜清湟:前引书,第92页;毕观华:前引文,《怡和轩九十周年纪念特刊(1895—1985)》,第98页。

  [44][澳]颜清湟:前引书,第93页。

  [45]冯自由:《南洋革命党第一人陈楚楠》,《革命逸史》(第三集),第181~182页。

  [46]陈楚楠:前引文,《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第32~33页。

  [47]陈锡祺:前引书,第367页。

  [48][日]松本武彦:《兴中会在孙中山革命活动中的意义》,周泮池译,《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八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7~19页。

  [49][澳]颜清湟:前引书,第67页。

  [50]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一册),第17页;冯自由:《洪秀全演义作者黄世仲》,《革命逸史》(第二集),第41页;张镜影:《邹鲁》,黄季陆主编:《革命人物志》(第六集),第341页。

  [51]黄建淳:前引书,第106、139页;[澳]颜清湟:前引书,第67~68页;Wang Gungwu, "Sun Yat-Sen and Singapore", Journal of the South Seas Society, Vol. 15, Dec. 1959, Part Ⅱ, p. 58.

  [52]沈太闲:《我所知道的马来亚同盟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八集),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第305页。亦见冯自由:《中和堂小史》,《革命逸史》(第三集),第132页。

  [53][澳]颜清湟:前引书,第115~118页正文及注55。

  [54]赵金钰:《中兴日报》,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四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页;张永福:前引书,《华侨与辛亥革命》,第112页。

  [55]崔贵强:《中兴日报:新加坡同盟会的喉舌(1907—1910)》,《辛亥革命与南洋华人研讨会论文集》,第148页正文及注31、33。

  [56]崔贵强:《中兴日报:新加坡同盟会的喉舌(1907—1910)》,《辛亥革命与南洋华人研讨会论文集》,第149页;[澳]颜清湟:《星马华人与辛亥革命》,第241~243页。

  [57]冯自由:《华侨革命开国史》,《华侨与辛亥革命》,第66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