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桐与辛亥革命(4)

辛亥革命网 2013-11-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金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田桐生于忧患,但不屈于忧患,毕生为民主共和奔走呼号,致力探索救国兴邦,是辛亥时期有名的革命活动家、宣传家。近年来,笔者在与王杰

  田桐接着分析革命军与响应军的关系,他根据中国历史的经验指出:“我国自古革命军之起,所患者响应军之少耳”。若响应军少则其事必败,反之则其事必成。又结合现实情况分析到:“今日之人心,则较激于昔日千百倍;今日之交通机关,较灵捷于昔日者又千百倍;今日之各地方,革命团体较多于昔日者又千百倍。昔日之革命者,例多私意,今日之革命者,纯属公心;昔日之革命者,例多无赖之夫,今日之革命者,多系全国人望。人心激,则响应者大;交通机关灵捷,则响应者速;革命团体多,则响应者众;革命者出于公心,则响应者效力勇;革命者为人望,则响应者倾心切。”[32]

  审视当时势如破竹的革命形势,田桐认识到,“夫我国革命举动,自开国以至于今,不下三十次,然其所历年数,或二十年,或十年以上,未有如今日之盛,不及一旬,得他千里者。洵如此也,我军进攻北京,直破虏巢,指顾间事耳!”革命军神速的原因有:“民族思想普及国人”;“由于我军之实力充足也,”此又分“兵力之盛”和“精于用兵”;其三为“由于我军惠民如子也。”“即以上三者而论,有一如此,未或不兴,况三者俱备乎?天戈所挥,当者立碎,义师所向,应者如云。如此不使之神速,天下宁有是理耶?”[33]

  革命党还制造舆论、大造声势,宣扬革命派已获得交战团体资格,描绘列强在起义者与清军之间保持中立的形象。田桐讲到:“云南之中华革命军已成之堂堂正正交战团体,法政府之态度既如此,法之新闻(安南各新闻)又颂扬其举动之文明,合于国际法。日本各新闻,亦如之。本坡昨日西报,又之复如之。欧美各新闻,目下虽未得见,然天下之公理,一而已矣。”[34]此论已出,引起保皇派的反驳,徐勤反驳到,果真如此,那么,镇南关之役后的六十名起义者就不应该被法当局驱逐出安南,河口之役后的起义者也不应该被禁止进入安南境内。并进而论道,中国的革命是得不到西方人支持的,因为中国人和欧洲人有人种的差别,又有语言方面的悬隔,他们对中国人没有感情。[35]

  田桐又探究了革命的心理问题。他先给良心、是非心、仁爱心、侠义心、廉耻心、孝心、慈心、悌心、爱国心等下定义,然后指出革命之心理即合以上九者为一之心理也。革命心理发生的结果有二:一则为愤勇心,“积不能平者则生愤,理直气壮者即为勇”、“愤则足以使敌懦,勇则足以使敌怯故”;一为不怕死心,“平日最怕死者,当革命军兴之日,而怕死之心顿失,非前后如出两人也,气之所至心不能主焉。”最后申明,“革命心理者,人性的美的方面发生之心理也;革命心理者,非个人之心理,乃社会之心理也;革命心理者,愈经失败而愈进步愈坚固之心理也”,“革命心理之感动,无微不至;革命心理之趋向,无事不成。”[36]

  田桐还利用语言优势,选译《大阪每日新闻》、《报知新闻》等日本媒体中关于国内革命的报导,登载于《中兴日报》,主要篇目有《日本报之云南革命观》、《清国革命军》、《云南革命之骚动》等,上揭各文对于时人了解革命运动的进展,大有裨益。田氏还撰有《土耳其革命大成功》,译有俄国文学作品《俄国之革命党》等,希冀以外域革命经验与教训,为中国革命之镜鉴。

  3、关注当地华侨华人的生活,树立革命党的“爱民”形象。

  关于卫生之事,田桐呼吁,“宜更有望于我同胞自摄之勤,与华民政务司之检查之密也。”作者讲到,新加坡沟洫色黑而臭恶,房屋则污秽物堆积,空气毫不流通,“更可异者,我华人所经之地,无论华屋琼楼,到处皆有痰涕之迹。”究其原因,“非尽由南洋气候炎热之故,多由我同胞之不好洁以戕生之故也。”[37]

  有感于南洋商业萎靡,田桐提出振兴三法,宜力图信用,宜团体竞争,宜广刊告白,“前二项为商业之道德,然其中亦有具道德中之手段者。至第三项,则纯属手段。世界上之商业者虽多,然试问有舍此而外,曾有他道以作振兴之策否乎?”[38]

  1908年,应荷属侨商邀请,田桐至泗水创办《泗滨日报》,期间,曾一度参与陶成章等人反对孙中山的活动[39]。后因翻译日本大越英三郎(又译竹越与三郎[40])的《南国记》,披露荷兰殖民者虐待华侨的罪行,被勒令离境,“侨商多挥泪相送,如失师保”[41]。

  4、谋取“中央革命”及在武昌起义前后的表现

  鉴于南部边陲的起义屡起屡败,田桐省思革命方策,意决试举“中央革命”,认为“稽诸各国革命史,各国革命党无不向中央政府进攻,卒成大业,吾党历年均在海疆各省计划举事,实不足以制虏之死命,此后吾党分一部党员专在京畿一带从事活动,可收擒贼擒王之实效,”[42]田桐后潜入北京,创办《国光新闻》,以“倡导立宪,排斥官僚政治”为宗旨[43]。又与景定成、井勿幕等联络同道,伺机谋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田桐随黄兴经上海赶赴武昌。11月3日,湖北军政府举行“登坛拜将”典礼,任黄兴为民军战时总司令,田桐为司令部秘书处秘书长。在保卫汉阳的战斗中,田桐亲临前线,临危不惧,建言:“尽取汉阳兵工厂钢板置濠堑间,以御铳弹”[44],汉阳战役因之坚持至11月底。黄兴事后曾言,“我始以梓琴为文士,今乃知其智计亦大过人也”[45]。田桐还趁暇登上黄鹤楼,赋怀一首:“十载未登黄鹤楼,而今俯瞰快双眸。亡秦终是楚三户,阵阵铙吹动上游。”[46]12月下旬,孙中山从国外归来,受黄兴之遣,田桐与时功玖前往上海迎候。

  次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田桐任内务部参事、临时参议院议员。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后,他到北京继办《国光新闻》,抨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6月,共和党机关报《国民公报》诬称南京临时政府为“假政府”,田桐忿然不平,与白逾桓、仇亮等将该报馆砸毁,轰动一时[47]。1913年,当选众议院议员。宋教仁遇刺,赶赴上海敦请孙中山兴师讨袁,旋持黄兴手书到武汉[48],促成湖北改进团成立。与张汇滔赴安徽举兵讨袁,失利后走避日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