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桐与辛亥革命(7)

辛亥革命网 2013-11-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金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田桐生于忧患,但不屈于忧患,毕生为民主共和奔走呼号,致力探索救国兴邦,是辛亥时期有名的革命活动家、宣传家。近年来,笔者在与王杰

  对田桐在革命中的活动,有人概括为:“清室自甲午覆师,戊戌政变以还,内政外交腐败至莫可言状,先生环顾大势,义愤填膺,不忍以大好河山,沦亡于淫威之下,亟思有以倾覆之,是先生革命思想,实基于此。厥后大江南北,联络革命同志,往日本组织留学生革命机关报,发扬主义。又赴南洋各处,劝华侨办报章,兴学校,灌输革命思想。至北京创办《国光新闻》,为北方革命机关报,厥功甚伟。辛亥革命一役,丙辰洪宪之役……,几无役不参加。”[61]田桐早年主笔或参与主办的报刊有《民报》、《复报》、《中兴日报》、《泗水日报》、《国光新闻》、《民国》[62]等,编辑(译)出版《亡国惨记》、《南国记》、《英雄模范》、《革命之首领》、《亡国泪》(原名《虚无党奇谈》)[63]等,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难以望其项背,在晚清民国新闻史、出版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田桐的著述,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深刻透彻,理论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他既任报刊总编、主笔,亲自撰写政论文章,又著编(译)出版专书;宣传革命思想深入浅出,探究革命理论剖根究底,批驳政敌有理有据,又常有诗歌见诸报端,抒发革命情怀;既从中国历史中汲取营养,又擅长借鉴异域经验,翻译大量外文著作。文章立论新颖,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思辨能力强,批驳对手体无完肤,常令敌手哑口无言。理论才能堪与孙中山、朱执信、胡汉民、汪精卫等人比肩,是革命党内不可多得的人才。需说明的是,在早年的宣传和论战中,田桐多以“排满”为口号和理论撑点,难免带有时代烙印[64]。

  再者,田桐参加辛亥革命,阶段性特征明显。

  大致可分为同盟会时期(东京、南洋)、北京与武汉时期、中华革命党时期。革命党人在每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因革命形势的发展有所不同,而田桐在各个阶段基本上均能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并且表现非常优异。对此,前文已有详论,此处不赘。

  复次,田桐革命立场坚定,始终如一。

  自踏入革命征程,尤其是在与孙中山结识后,就竭尽全能,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和革命党的骨干,服从组织,贯彻主义,克勤克俭,任劳任怨。由于误解等原因,1909年前后,曾一度参与反孙风潮,但这并未减少他的革命热情和影响他同孙中山等同志间的革命友谊,相反,却更加坚定了他对领袖的服从和对主义的信仰。到了中华革命常时期,为维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田桐顾全大局,在组织建设和发阐理论两方面均有出色表现。[65]

  注释: 

  [1]章开沅:《〈辛亥人物文集丛书〉出版说明》,《辛亥前后史事论丛》,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8页。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446页。

  [3]学界关于田桐的成果不多。台湾地区出版有《英风遗烈——田桐传》(姜龙昭著,台北,近代中国杂志社1984年版),该书为文学传记,并非严谨的史学著作,征引文献有限。大陆方面,目前为止,以田氏小传居多,未有专文探研。

  [4]《附录•标语》,《湖北省政府公葬田梓琴先生专刊》,1932年版,第9页。全书由华中师范大学罗福惠教授复印相赠,同时参阅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黄彦研究员惠赠的该书抽印本。

  [5]文中所引田桐的著述,均已收入王杰、张金超主编:《田桐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田桓:《忆先兄田桐》,《蕲春文史资料 第4辑•辛亥革命与蕲春——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蕲春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1 年版,第28页。

  [7]《〈英雄模范〉序》,1908年4月25日《中兴日报》,第5版。

  [8]冯自由:《田桐事略补述》,《革命逸史》第2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51页。

  [9]《田梓琴先生事略》,《湖北省政府公葬田梓琴先生专刊》,第10页。

  [10]《译书汇编》第6期,转引自李喜所著:《中国留学史论稿》,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54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