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初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的街区自治性(6)

辛亥革命网 2011-05-13 00:00 来源:理论月刊 2009年第3期 作者:彭南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五四运动后出现的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是由同一条马路或联合数条马路上的商业店铺自愿参与的、以中小商人为主的街区性商人团体。商业街

  同样,由于相关史料的缺失,截至目前,我们并不清楚各路商联会究竟办了多少义务学校,培养了多少学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商联会义务教育的成效是突出的,据称,“各分会设立之义务学校,统计数十处,日夜学生数万余人。”[76]进入义务学校学习的学生也是刻苦的,如民国路在1921年初评估义务夜校办学成绩时指出:“共有学生九十人,皆勤恳同学,故此次考试,计优待二十四人,成绩优美,非始料所及。”[77]

  

  近代上海商业畸形发展,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化进程滞后于人口的增长,各种市政设施简陋,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业满足不了基本的医疗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各路商联会非常重视街区卫生事业,一般均设有卫生科或卫生股,由专人负责,每当疫症发生或季节性流行病发作时,便自筹经费开设施医局、施诊所,施茶给药,防暑降温,缓解了医疗卫生事业的紧张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疫病的流行,满足了街区居户及行旅治防暑降温的需要。

  首先,开设时疫施诊所,满足普通市民治病需求。每当春、夏季节来临,各路商联会便自筹资金、自备药物,聘请中西名医定期开诊,施诊时间长则三至四个月,短亦一月有余,以事务所为临时施诊所,以山东路商联会为例,1921年该路在“在公共租界打狗桥金隆街美伦里第九号,设立署期施诊所,分施诊特诊二种,施诊、收号金铜元三枚,凭券依次至指定医生处就诊,特诊略收诊金,不计多寡,随到随诊,此项诊金,悉充施药之用,科目分内科、外科、眼科、喉科、疯科、儿科、女科,及时疫救急等症,诊察时间每日上午八时至十一时,下午二时至四时止,星期照常诊察,现定夏历六月十五日开诊,至中秋止,其尤贫病无力者,得请求发给凭单,向指定药铺,领取药剂。”[78]山东路商联会会长钱龙章时任鼎阳观食品公司总理,兼业医师,对于街区卫生事业非常重视,1923年7月,山东路商联会如期开办暑期施诊所,聘请陈步舟,周纯嘏、王涤生、钱建章、陆颂轩等十余人为义务医生,经费由该路“各商店量力担任”[79]暑期过后,“贫病来医者仍踊跃,势难停止”,于是又“改为常期施诊”,经费由该路“筹募特别捐一次,并请各慈善家自由捐募。”[80]1925年,因五卅运动的发生,工人失业众多,山东路商联会施诊所扩大施诊范围,惠及失业劳工:

  今年因劳工失业者多,该会为注意工人卫生计,特印刷传单数万张,通告各工人,凡患有疾病者,均可往诊,诊金完全不收,另行给药,该诊所决定于阴历下月十五开幕,医生有钱龙章、何墨君、钟星若等担任,内外各科,中西全备,开诊时间,以每日上午八时至十一时止,给药处带钩桥姜衍泽麦家圈顾天仁二号。[81]

  除山东路外,其它各路商联会也定期开设诊所,1921年2月,五马路鉴于“近来寒暖不时,最易发生疾病,沪上贫民,类占多数,偶一致病,即无力医治,关于生命,恐有危险之处,故拟请中西医士常驻该会事务所内,每日施诊,倘贫病者前往医治,概不取费。”[82]5月19日,浙江路商联会开会讨论了施医局问题,鉴于“迩来天气渐热,疫症恐将流行,贫苦之家,易生疾病,无力求医购药,遂至因循坐误,死亡相继”,决定“仍循曩例,就本事务所施医给药,藉尽天职。”同日,四川路商联会决定“延请医士二名(内外科各一),每日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半,在本会会所施医给药。”[83]1924年6月,四马路山西路两商联会联合开设夏季施诊所,“为苦力平民感受流行病而无力服药者治疗之”,在17日召开的两路联席会议上,“议决各按地段分头募款,四马路推项松茂为劝募员,山西路推严蓉卿为劝募员,一面函请医士任诊治,院址即设四马路福祥里商联会内。”[84]同日开诊的还有沪南六路商联会开办的施诊所,该会聘请“童燮君为本会内科义务医生,每逢单日上午八时至十二时候会诊治。”[85]1926年7月中旬,广西、宁波、天津三路商联会“鉴于时疫流行,特请汪慕卢医士为义务医生,并印三千六百张医药券,散给各路贫户,以便随印就诊领药,不费分文。”[86]8月初,湖北海口两路商联会“鉴于时疫蔓延,以应时令之急,决定施送防疫血清针,业已聘定西医杨少峰、奚缵黄、陈海祺、倪荣四医家担任,……下午一时至三时,不论何人,前往注射,概不收费。”[87]8月10日,汉璧礼六路商联会“聘请儒医李春芳每日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在源泰昌衣庄内设所施诊,并商请泰山堂药材号代为给药,药价亦由本会归纳。”[88]时疫诊所是一种普遍现象,此类记载很多,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有些马路商联会还筹议建设常设性医院。如1923年4月,北城商联会通过筹设施医局的决议,“聘请德医俞松筠、中医徐紫明二君担任。”[89]1925年7月,南阳桥商联会通过了设立劳工医院的议案。[90]

  其次,在疫症高发时节,开设特色门诊。1921年4月,北城商联会也鉴于该路义务学校学生300余人“因气候渐热,天花盛行,儿童最易传染,危险实甚”,决定自4月25日起请青年楼医生“为各生布种牛痘。”[91]1922年3月中旬,四川路商联会鉴于“痘疫流行,本会施诊医院,应先设牛痘局,以免传染,议决自下星期二(即夏正二月二十二日)起,每逢礼拜二、五及礼拜日,下午二时至四时,为施种时间。”[92]1925年11月下旬,汉璧礼六路商联会聘请名医邬仲铭,义务施种牛痘。[93]1926年3月底,沪南东区商联会针对天花流动,发出一则特别通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