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努力(4)

辛亥革命网 2011-04-22 00:00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严昌洪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本文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论述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指出孙中山针对国民素质低下的一些表现,提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一是培养德、智、

  1。在精神层面,亦即德育方面,孙中山主张国民应该是爱国为民,有道德,有人格的新人。孙中山认为:“我们要人类进步,是在造就高尚人格。要人类有高尚人格,就在减少兽性,增多人性。没有兽性,自然不至于作恶。完全是人性,自然道德高尚;道德既高尚,所做的事情,当然是向轨道而行,日日求进步,所谓‘人为万物之灵’。”[8]316

  政治是首位的道德,是最重要的,在学生时代就要培养国民的政治素质。他说:“在学生时代,政治虽若与己身无关,而政治之理想与智识,实为学生要素,乏兹要素,而谓将来能救国者,未之敢期也。”[8]579他提出要使国民人人懂得爱国,“必须存牺牲自己个人之幸福,以求国家之幸福的心志,社会始可改良”[10]24。他教导岭南大学的学生们:“从今晚学起,爱惜光阴,发奋读书,研究为人类服务的各种学问。有了学问之后,便要立志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11]156

  孙中山将学问分为文明学问和野蛮学问,认为优胜劣败已经过时,现在讲的是社会道德,以有余补不足。如果还讲优胜劣败,弱肉强食就是野蛮学问,以有余补不足就是文明学问。将此观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学成为公仆(服务人民),为国为民谋福祉的学问就是文明学问,学成为“主人”(统治人民),为一己攘权利,为一人谋幸福的学问就是野蛮学问。他希望大家都懂得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的:“才智者既研究各种学问,有政治之能力,有政治之权势,则当用其学问为平民谋幸福,为国家图富强。诸君须知此后求学方针,乃期为全国人民负责任,非为一己攘利权。从此研究文明学问,铲除野蛮学问,使我国之道德日高一日,在我国之价值亦日高一日。”[5]422-423他谆谆教导青年学生:“第一是要立志。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立志要合乎国情。”[8]533-542

  孙中山不仅希望学生,而且希望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他主张通过兴办教育,使国民都成为有人格的人:“今民国既已完成,国民之希望甚大,然最要者为人格。我中国人民受专制者已数千年。近二百六十余年,又受异族专制,丧失人格久矣。今日欲回复人格,第一件须从教育始。”[5]357-358

  2。在能力层面,亦即智育方面,孙中山主张要使国民成为有文化,懂科学的人,能建设国家和管理国家。他希望国民有建设国家的能力。在新国家里,“使人民研究各种实业科学”,作为新共和国行政的入手方法;并且实现他多年前提出的关于“人尽其才”的主张:最起码的是使每个国民具有谋生的能力;资质不高,不能受高等教育者,就要“按其性之所近,授以农、工、商技艺,使有独立谋生之材,卒业以后,分送各处服务,以尽所能”[5]523;资质高的则希望他们进一步具有建设国家的能力。他对留学生说:“现在欲维持中华民国,必人人负建设之责任。建设事业,必须学问,实所赖于学生诸君!诸君在此留学,须要认真研究学问,不可同从前留学生一样。当此建设之始,需才孔急,量才器用,各尽其长。大才有大用,小才有小用,只要有真正学问,不愁没用处的。况且破坏事业已告成功,从前希望均已达到,将来之希望,即是建设事业。正好安心在日本留学,用数年功夫,求数年学问,以为建设之用。”[10]24他建议多开学堂,多派留学生。毕业而后,再入各种工厂练习数年,必使所学能升堂入室,能独当一面以经营实业,他认为“斯为上着”[12]134。

  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更看重国民参与国家管理的能力。他认为人人做国民,人人就都要负政治责任。要养成国民的这种政治能力,必须从学校做起:“学校之中,备各种学问,务令学成以后,可独立为一国民,可有参政、自由、平等诸权。”[5]323他批评了当时学校不讲政治,不重视培养学生政治能力的做法。

  孙中山不仅希望学校讲政治,重视对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而且身体力行,亲自着手进行启蒙工作。为了培养国民政治能力,他根据外国沙德氏关于西国议学之书著有《会议通则》,先是分送同志研习,后来改名《民权初步》,收入《建国方略》出版,便于国民初学者。《民权初步》一书,“正是教给国人行民权第一步的方法”,就是对国民政治素质的初步培养。

  3。在体质层面,亦即体育方面,孙中山主张国民应该体育、智育、德育都得到发展。他认为体育是智育的基础:“体育为教育之先导,体育既高,脑精自足,知识亦高。”[10]349因此积极提倡国民参加体育运动和军事训练,增强体质,使国民都有强健的体魄,能吃苦耐劳,承担大任,从而“永雪东亚病夫之耻,长保中夏清明之风”[5]115。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