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过程(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7 00:00 来源:历史教学 作者:严昌洪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本文详细论述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过程,包括该政府如何接管清政府的中央机构,如何接收南京政府北上人员,又如何组建新的部门,其间南北

  二、中央政府机构的整合与人员安排

  南京临时政府的中央机构是平地起高楼,在没有任何旧基础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创建的;而北京临时政府中央机构的组建却复杂得多。如果,袁世凯到南京就职,临时政府所在地在南京不变,事情也许好办多了,他只要宣布留在北京的前清各机构一律撤消,把南京政府原有机构全盘承继下来就行了。这也是孙中山们所希望的:只变更一个总统,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格局基本不动。可对于接受了清廷“禅让”,又坚持临时政府设在北京的袁世凯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不论是根据“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传统政治游戏规则,还是出于巩固统治地位的需要,他都要改组政府,安插北洋集亲信。与此同时,还有前清政府遗留的机构和人员要接收,南京临时政府北上的机构和人员要安置,更还有新机构的创建和新人的吸纳,都是袁世凯所面临的问题。可见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整合过程。

  国务院的组成。

  北京临时政府成立,首先要办的事是组织内阁,确定国务员。在南京临时政府派出的迎袁南下就职专使到达北京后,袁世凯操纵北京兵变,迫使南京方面做出让步,同意其在北京受职。根据南京参议院议决袁世凯在北京受职的六条办法,1912年3月8日袁世凯将受职誓词电达南京,得到同意,3月9日又将拟派国务总理的人选(唐绍仪)电达南京,得到同意,乃于3月10日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

  接下来的事就是任命国务员。3月15日,袁世凯将拟派国务员姓名电达南京,请求同意。南京参议院以所开12部国务员与南京临时政府所定10部不符,电请改正。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由陆军、海军、司法、外交、财政、内务、教育、实业、交通9部组成,而且,3月12日,为适应临时政府由总统制向内阁制转变的需要,参议院审议通过了《各部官制通则》,其中规定临时政府设立10部,将原来的实业部分设为农林部和工商部。但是,袁世凯所开为外交、内务、财政、教育、陆军、海军、司法、农林、工业、商业、交通、邮电等12部,除将工商部分为工业部和商业部外,还从交通部中分出了邮电部。参议院在袁世凯所开名单电达的当天议决予以否定,公开的理由是袁世凯拟派国务员12人与《各部官制通则》实属不符,未便遽付同意,并请孙中山转达袁世凯“按照本院议决《各部官制通则》第一条办法”改正。

  参议员们是认真的,袁世凯不改正方案就不予通过。加上有的人并不愿出任国务员,有的人难以得到南北双方的认可,事情僵持了若干天,使国家处于“总统拥虚号,而各部无专司”的状态,引起各方焦虑。3月22日副总统黎元洪通电各方,痛陈阁员未定对国家外交、军政、财政、民政、教育等方面所造成的危害,呼吁迅速确定国务员,“俾民国政府,早日观成”[5](P117-119)。蒙古王公阿穆尔灵圭亦致电孙中山、黎元洪和南京参议院,指出“临时大总统就职已愈半月,而国务员尚未任定,统一政府尚未成立,名为民国共和,而实陷于无政府之地位”,他明确提出,“总统任之国务员,如有意见未同,尽可随时监督。若或高蹈远行,亦宜敦劝勿辞”,呼吁从速任定国务员,成立统一政府[6](P121)。

  袁世凯方面急于成立政府,以便早日行使对全国的统治权,在政府设部问题上作了一些让步,袁世凯不久提出了一个10部国务员人选的方案,于3月29日由国务总理唐绍仪提交参议院请求同意。参议院经过认真审议,只同意了对9位总长(外交陆征祥、内务赵秉钧、财政熊希龄、陆军段祺瑞、海军刘冠雄、教育蔡元培、司法王宠惠、农林宋教仁、工商陈其美)的任命,交通总长梁如浩未获通过。袁世凯不得不接受这一结果,于4月1日发布了对各部总长的任命,交通总长由国务总理唐绍仪兼任,后来参议院通过了对施肇基任交通总长的提议。组阁程序终于完成。

  这是临时参议院和南方革命势力与袁世凯在人事问题上的第一次交锋。如果说定都之争是南方败于袁世凯的话,那么在组阁问题上南方多少挽回了一些面子。其实设置10部还是12部,两种方案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参议院对袁世凯的方案予以否决,一是要袁世凯尊重南京临时政府的法统,遵守南方所制定的法律、制度,作为对其是否能遵守《临时约法》的一种试探或考验;二是希望在人事安排上与袁世凯讨价还价,因为在袁世凯拟任命的12部国务员(外交陆征祥、内务赵秉钧、财政熊希龄、教育范源濂、陆军段祺瑞、海军蓝天蔚、司法王宠惠、农林宋教仁、工业陈木晃、商业刘炳炎、交通陈其美、邮电梁士诒)中只王宠惠、宋教仁、陈其美3人是老同盟会员,加上蓝天蔚,也只4人,其余的不是北洋系军人,就是与袁世凯关系密切的旧官僚,革命派所占比例太小,南方显然吃了亏。在新任命的国务员中,虽然老同盟会员仍然是4人(教育蔡元培、司法王宠惠、农林宋教仁、工商陈其美),但所占比例相对要大一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