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在阳夏战役中的作用及对辛亥革命的影响(5)

辛亥革命网 2011-03-24 00:00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作者:苏全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袁世凯在武昌起,袁世凯在阳夏战役中的作用及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从当时民军方面对停战的反映中看,“十月十二,闻停战议和之说,人心粗定,武昌渐安。洗等与同事诸人喜溢望外”。‘我们调鄂城不几天,汉阳既告失守,武昌岌岌可危,形势极为不利。幸北军未渡江;过不多久,停战议和。大局始告稳定。”“黎元洪当汉阳失守后,因情势危急,曾一度退出武昌城外。袁世凯抓住机会。通过汉口英领事提出双方停战,黎始悄悄回城。因此,黎认为袁世凯对他有意维护,对袁感激不尽。”

        至于援军问题,阳夏战役中武昌军政府发电各地求援。但除了江西方面派有部分援军外,其他地方虽竭尽全力,然终因路远难以救急。如广东北伐军,“大队旋于十月十八日由广州乘船出发”。阴历十月十八日即阳历12月8日,不仅出发晚。而且是先至沪、宁等地。这样的援军,岂能解燃眉之急?

       清军方面。冯国璋在12月1日致电清内阁等说:“应城一带间四五十里或七八十里皆有匪踞。约两千余人。当阳消息不通。黄陂现虽克复。而沿路之匪有如流寇。又九江之叛兵顷已于黄州黄梅登岸。大势尤岌岌可危。井有外人掺杂其间,欲坏我三道桥,铁路倘一败坏,即信阳孝感亦不可保。总之,遍地皆匪,饥民逃勇应之,商民亦应者,大半此伏彼起,我军只有此数,前敌兼顾后路,非有实在把握不能进攻。”有人据此认为清军无力进攻武昌,其实不然,冯在该电中接着说:“国璋专顾前敌。自不难一举扫平,而后患亦可永绝。”冯国璋此电的用意在于要求袁世凯派段祺瑞援助他,即帮他控制后路。那么。段祺瑞的态度如何呢?11月28日段祺瑞在致袁世凯电中说:“统观全局,汉虽下,当休息兵力,威胁武昌,令之投诚。明知非口舌所能争。然不得不示以仁义之名。乘时扫清黄陂应城两方,使无后顾忧,而后专心武昌。请以钧谕谆告。当能动当事之听。昨日武汉互以炮击。闻武昌逃出民与匪不少。此事宜令华甫即竟全功,万不可稍有移易。”从中可知段祺瑞是主张严剿的主战派。

        由上可见,无论是从汉阳失守后的状况、民军方面对停战的反应、援军不济,还是从冯国璋、段祺瑞的态度看,武昌断难守住,如果不是袁世凯下令停战议和的话,以当时的情形。武昌必为清军夺去。刘厚生说:袁世凯“把汉口、汉阳攻破之后。若要攻取武昌,易如反掌,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对于武昌,袁世凯以段祺瑞代冯国璋,力行停战议和政策。对此,清廷王公亲贵十分不满,他们认为:“夫‘议和’二字,乃敌国相待之礼。彼革党者叛匪耳。总理巧取上旨。与为议和。待之以敌国之礼,蔑视纲常,损辱国体。于斯为甚!他们还质问袁世凯:“从前洪、杨革命,十三省均沦陷,而胡林翼、曾国藩都能讨平。现在南方革命党并无多大实力,黎元洪、程德全都是政府官员,公然叛逆。若不讨伐。成何体统?”袁世凯答道:“要我讨伐黎、程,我可以办得到。你要我讨伐张謇、汤化龙等。我是办不到的。他们都是老百姓的代表啊。”应该说,袁世凯的停战议和政策对南方反清势力十分有利。

        四、袁世凯的计划对阳夏战役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