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功臣里的宋氏家族女眷(3)
时间:2011-10-3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倪桂珍(1869年—1931年7月23日)祖籍浙江余姚人。江苏川沙(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人。1869年生于川沙镇中市街36-38号,因排行老三,故又名三姐。其母亲姓徐。,是中国最早皈依基督教的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父亲倪蕴山,是耶稣教的一名牧师,他较早地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不给女儿缠足,不分男女都给受教育,他把自己子女都送入教会学校读书,不包办子女婚姻。倪桂珍4岁开始跟老师练习写字,尔后在川沙进私塾,后随父去上海,8岁入上海妇女联合救济会创办的布里奇曼女子学校读书,14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升入上海西门外白云观美国教会学校——培文女子中学。就读于西门该校的办校目的是“传播福音,开辟门路”,以宗教课为主,所以倪桂珍成了一名虔诚的耶稣教信徒。1886年(17岁)毕业于上海培文女中,擅长数学,喜爱弹钢琴,曾在教会办的培文女校任教员。她的父亲倪韫山和宋耀如一样,是一中国籍的牧师。她的母亲姓徐,是明末大学士、《农政全书》的编著者徐光启的后代,上海徐家汇就是因徐家住在此地而得名。受父母的影响,倪桂珍自小便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教教徒。 她在教堂里认识了宋耀如,两人自由恋爱。那是1886年7月下旬的一天,几位中国籍牧师和教徒相约在培文女校搞一次聚餐会。走进培文女校,迎面传来悦耳的钢琴声,宋耀如忍不住径自朝琴声传来的地方寻觅而去。在琴房外面,他透过窗户看见了一个美丽而气质不凡的年轻姑娘,最引起他传家奇注意的还是那双无拘无束踩在踏板上的天足,在推崇“三寸金莲”的时代,拥有一双天足实为不易之举,他不由得暗暗钦佩这位姑娘的胆识和勇气,她就是倪桂珍。经朋友们的介绍,宋耀如与倪桂珍很快就相识相知,彼此倾心。期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据说倪桂珍曾有一门娃娃亲,虽然当年只是一句玩笑话,两家也早已断绝往来,但她的“未婚夫”家却很认真,几次来“抢亲完婚”,每一次都被倪桂珍坚决而义正辞严地拒绝。这一小小的插曲曾令他们烦恼,却也不失为对他们爱情的一次考验,它令宋耀如看到了倪桂珍自主而坚强的个性。在传道的过程中,宋耀如与倪桂珍皆热心地帮助、接济穷人,并萌动了创办儿童福利事业的设想。共同的理想与事业将这对恋人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互相依赖与支持,感情日趋炽烈。 于1887年夏宋耀如与倪桂珍在美国监理会新教堂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婚礼。主婚者也不禁赞叹她“真是个不寻常的女性!”宋耀如曾这样评价他的爱妻:“桂珍是生活在第东方的坚强女性,她的伟大在于敢自己选择爱人,这在东方、在中国简直是不可思议。” 此后,倪桂珍便一路跟着宋耀如到各地传教,与他分担各种困难与险阻,共享成功的喜悦。正如她自己所说:“我遵从上帝的启示,上帝指引我来到查理身边,我要辅佐他,支持他,为他的事业献出我的一切!”她甚至为宋耀如而背弃自己的教派,脱离倪家信奉的宗派伦敦会而转入宋耀如所属的美国监理会。据说当时倪桂珍的父亲正准备劝说宋耀如转到倪家所属的伦敦会,倪桂珍却出人意料地宣布她决定“脱离伦敦会转入美国监理会”,令她的父亲震惊不已,宋耀如再一次地被深深感动并为之钦佩。婚后,倪桂珍随夫住在昆山,成为宋耀如所在教会——监理会的热心服务者。后继续跟随宋耀如到各地传教,过着不稳定却有着美好憧憬的生活,直至父1890年宋耀如在上海虹口郊区建造了自己设计的一幢房子,他们才有了安定的居所。 1889年春,其父倪蕴山去世,倪桂珍回川沙治丧,并继承其父在川沙开创的耶稣教事业。1890年,宋耀如离开昆山,来到川沙,夫妻俩借助川沙城南门大街“内史第”沿街3间(今川沙镇南市街65-69号)居住,并在此开设福音堂。每当礼拜天,宋氏即在城中牌楼桥闹市处布道演讲。由于月薪太低不能养家糊口,宋耀如于1892年辞去了牧师职务,转而从事工商业。他在川沙办过家庭印刷所,还在家中织造毛巾,后又去上海办印刷所和面粉厂。 倪桂珍是一个善持家务、又具有先进思想、乐于助人的家庭主妇。据她儿女的回忆:那时“母亲料理家务,设法量入为出。凡是省吃俭用节余下的钱,她即捐赠给革命事业。她也接济穷人,并且是学校和教堂的赞助人。”“虽然,父母并不十分富裕,但母亲仍然让全家人都生活得快活和舒适,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她也始终保持这样。” 1889年7月15日,倪桂珍在川沙市南市街的“内史第”内,为宋耀如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倪桂珍与丈夫宋耀如为她起名为霭龄。 1893年1月27日这一天,宋耀如夫妇的第二个女儿诞生了。宋耀如夫妇炎她取名为庆龄。他们还为她起了个英文名字——罗莎蒙德,是为了纪念恩人里考德牧师的女儿,自己的知己好友罗莎蒙德·里考德。 1894年12月4日,倪桂珍为宋耀如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宋子文,宋子文是倪桂珍在上海教会医院(同仁医院)分娩的。倪桂珍生下儿子宋子文后不到一个星期,考虑到宋耀如正忙于工厂的筹建与进口面粉机的安装,她让宋耀如把她与儿子宋子文一起接回浦东川沙家中休养。 |
- 上一篇:辛亥革命中的荆门人——刘英和刘铁
- 下一篇:青岛回归唱主角的王正廷是辛亥革命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