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是在武汉创立的(4)
辛亥革命网 2011-06-09 00:00 来源:武汉市统一战线 作者:毛磊 查看:
从以上三者的性质来看,都不是政权机关,都不是民意机关,都是政治协商组织。因而可以说国民参政会是人民政协的源头。
(4)三者发挥的作用也很相似
①国民参政会在抗战中发挥了正面的作用
国民参政会在中、前期的作用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加强全民族的团结,积极赞成《抗战建国纲领》。由中共参政员提出的《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有67位参政员“联署”,成为一届一次会议上联署人数最多、代表性最广的提案。表达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心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坚强意志。
其次,痛斥妥协谬论,声讨汪逆叛国,为坚持抗战奠定了思想基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级后,妥协的逆流甚为猖狂。因而在一届二次参政会上,陈嘉庚参政员致电会议提出:“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这个电报在反对投降的斗争中发扬了积极的作用。当汪精卫投降后。毛泽东等中共7名参政员向参政会一届四次会议提出:中国政治方面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动员全国力量反对妥协投降,扩大反汪运动,肃清抗战营垒中的暗藏汪系余孽及一切妥协投降分子”。[14]随之在全国掀起了讨汪运动。对于反对投降倾向发挥了作用。
再次,推动了宪政运动的发展。在一届四次参政会上,许多参政员提出“结束党治,立施宪政”的提案。经过激烈辩论,通过了这个提案。由于它适应了全国人民要求政治民主的强烈愿望,因而在会后掀起了第一次全国性宪政运动的高潮。尽管这场运动被国民党顽固派破坏,但它仍然给中国现代政治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以深刻的影响。
第四,询问权是参政会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力,是参政员参政议政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按参政会议事规则规定:“参政员对于政府之施政报告如有疑义,得于主管机关长官报告后经主席之许可,为简单之口头询问”。同时又规定:“参政员之询问事项,除因国家有不便宜重大理由外,主管机关长官应为书面或口头之答覆”。这方面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许多参政员对国民政府的一些部长报告后,提出很尖锐的询问,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内涵。在武汉举行的大会上,参政员就对有些部会首长的报告提出一针见血的询问,使会场十分热烈,出现了在中国政坛上罕见的民主问政局面。即令到1943年国民参政会出现倒退的情况下,参政员询问权的执行情况也是较好的。有参政员询问粮食部长徐堪说:“平价米内不仅有矿物如灰砂,且有动物如蛀虫甲虫;且因仓储管理不善,米多潮湿霉腐,于是便形成了所谓八宝饭。请问徐部长,你是否吃这种八宝饭?你的感想如何?你有没有能力和信心去改善?若没有办法,最好另让贤能”。由于粮食部的书面答覆措词失态,会场群情激愤,引起轩然大波。参政员马毅说这是蔑视参政会。高惜水提出退回书面答覆。许德珩说:“此事关系重大,小则粮食部失言,大则关系中国今后民主建设问题”。最后表决请徐部长出席答覆。下午徐堪到会道歉,答覆书自行撤回,重行修改。一场风波始告平息[15]当农林部长沈鸿烈答覆询问时,答覆难题,感到窘急,加上天热,沈部长汗流挟背,竟在发言台上不支,翻身栽下台来。幸亏工作人员一跃上前将他抱起送往医院救治,没有发生悲剧。询问和答覆的紧张热烈,可见一班。[16]
第五,调查权执行的也是有声有色,引人注目的调查行动有:“军风纪调查团”、“川康建设视察团”、“延安视察团”等等。其中由黄炎培等7人组织的“延安视察团”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到延安机场迎接黄炎培的中共领导人有:毛泽东、朱德、林伯渠、吴玉章、周恩来、邓颖超、秦邦宪、张闻天、林彪、叶剑英、徐特立、李富春、谢觉哉、杨尚昆等人。刘少奇、任弼时、王若飞、贺龙、陈云、陈毅、陆定一、彭德怀、刘伯诚、聂荣臻、高岗等参加欢迎宴会。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的长谈中发表的关于防止腐败的谈论,至今仍是我们反腐倡廉的最重要武器。1945年7月7日,黄炎培向国民参政会主席蒋中正报告赴延安商谈结果。蒋向黄询问延安的有关情况。这次视察对于促进抗战胜利后的国共旧政协的召开,均发挥了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