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义和拳运动的社会成因

辛亥革命网 2011-06-09 00:00 来源:文史哲 作者:周锡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义和拳的起源,不只一个因素,当鲁西的经济衰歇之际,帝国主义的侵略助长了教民的气焰,构成了义和拳运动的背景。 ,论义和拳运动的社会成
 

  义和团的基本性质问题,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答。从当时的张汝梅到近年的George Steiger或戴玄之,有一派的看法认为拳民代表了忠于朝廷的地方自卫力量,其中甚至有人认为拳民的仇外是奉有慈禧的密旨的;而从劳乃宣以来,另一派的看法又认为义和拳在组织上是从白莲教演变出来的,因为白莲教属于邪教,所以义和拳是反清的,后人更认为义和拳因此也是反封建的。

  这些对义和团基本性质的歧见所以会产生,部分原因是由于义和拳运动本身没有产生一个指挥全局的领袖,或留下明确的政治纲领,及其他历史文献。义和拳运动不象乾隆年间的白莲教或嘉庆年间的八卦教,没有系统化的组织可供后人研究他们的信仰、组织成员、成长过程。当时称为“义和拳”,“神拳”,这些名称可能自拳术传习的派别上而来,而这些流派又可能与白莲、八卦教有关,但是这种组织上的关连,并不能解释光绪年间义和拳运动最关键性的特色:那就是他们仇教、反帝的活动,及“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的仪式;这些政治倾向与宗教仪式都不是以往白莲教信仰的重点,而往日白莲教信仰上的核心——“无生父母”的名称却又从来不曾在义和团的口号、歌诀等里面出现过。因此,我认为从组织上的关连着手,不能解答有关义和拳本质的真正问题。

  当然,山东冠县在乾隆、光绪年间,两次都是义和拳的发源地,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如果能够找到这两时期之间,冠县地区义和拳活动情况的资料,一定大有助于我们的了解。但是在研究的现阶段上,我认为追溯义和拳运动的组织源流,不如探讨义和拳形成地区的社会背景;所以我想首先分析义和拳发源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其次找出清末这个地区促成动乱的新因素;由于我认为大刀会是光绪年间义和拳的前身,所以也要找出1890年促成大刀会迅速成长的原因;最后,我准备叙述义和拳成长的过程,探讨一下1898—1899年间在京津地区完全成形的义和拳运动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而成的。

  这篇论文只是一个初步探索的结果,文中提出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去研究。我个人对义和拳运动这个问题是末学,比起在座的各位前辈先进,我的见识实在十分浅薄,这篇论文所以能勉强凑成,我得感谢中国各位先生的帮助,尤其是山东大学的同事们,及明清档案馆的几位,慨然借看有关义和拳的珍贵史料。我的论点中不免有不当的地方,是各位所不能同意的,我希望各位能透过这个讨论会的场合,多多给我指正。

  大刀会及义和拳的发源地在鲁西,以及邻近江苏、直隶的边界上,而以二个地区为最重要:(一)鲁西南的曹县,单县,江苏北部的砀山,丰县和沛县。(二)直隶、山东交界上的冠县梨园屯一带。梨园屯是冠县的飞地,距离县城130里;今天属于河北威县。(三)鲁西北的平原,茌平一带,也就是南北官道所经过的地方,这是朱红灯的活动地区。

  清末跟今天一样,山东境内鲁西比胶东贫困,盐碱地多,常有水旱天灾,我们可以引曾做过高密知县的季桂芬在一封信里所说的话:

  侄自接到省宪札委,饬赴鲁西东昌、曹州一带查勘淤塞河道及荒旱情形,即于月初登程,路经茌平,地方贫苦,然各庄习义和拳者则不下数百处。(季桂芬致泰安道姚松云书,1899年10月13日,见《山东近代史资料》(1961年,济南),册三,页191。)

  说明自胶东到鲁西,最明显的印象是鲁西的贫困及义和拳的普遍。

  鲁西不仅贫困,而且多天灾,但是我们如果仔细看看1868—1895年间天灾的统计,并且在地图上标出来,就会发现义和拳的发源地其实是天灾比较少的地方。曹县固然年年有天灾,但是茌平和冠县在这段时候没有因天灾而蠲免过税,平原只有四次,最近的一次在1877年。这个统计自然不包括光绪二十四年的黄河水灾;那次水灾对茌平的影响特别大。然而,大致说来,义和拳活动的地区和常有天灾的地区之间是并没有直接的关连的。

  天灾与义和拳的发生,却可能有间接的关连,这是因为天灾之后,灾区人口往往流动性增高,出门“逃荒”,间接影响到没有受灾地区的社会秩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