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阻遏——抗战时期中(4)
辛亥革命网 2011-05-12 00:00 来源:历史研究 作者:杨天石 查看:
在对华政策上宇垣一成属于“温和派”,当其接任外相时,蒋介石就估计他会“主和”,但蒋认为,宇垣仍会“以挑拨离间我内部为唯一手段”,⑤因此提醒自己“戒惧勿忽”,自然,他对马、贾二人与日方的谈判仍持反对态度。8月4日,孔致蒋电称:“前奉尊谕,已切嘱马伯援、贾存德勿再活动,完全作为彼等私人接洽,藉以探取消息,备我参考,绝不能谈及任何条件。”⑥11日,他在回答蒋关于唐绍仪的批评时再次作了同样表示。⑦8月下旬,已返上海的贾存德多次致电孔祥熙,声称 俊六与第三舰队长官及川古志郎托人邀贾会面,表示日方已不再要求蒋“下野”,近卫声明亦可由天皇出面表示取消;现在日方的条件仅为“防共”与“亲善”两条,如中方采纳,希望派负责代表到沪商谈。贾并称,日方已暗中成立休战特别委员会, 俊六、及川古志郎为委员,土肥原等为进行委员。①9月1日,孔再次将上述情况向蒋汇报。6日,蒋复电,命孔转告贾存德,向日方表示拒绝。②10日,蒋介石决定迅速制订五年抗战计划,改组国民政府,以期自力更生与独立作战。③11日,蒋再次致电孔祥熙,口吻空前严厉:
贾某事,应严令停止活动,否则即作汉奸通敌论罪。敌想复订停战协定,以亡我国,其计划极毒,请兄负责制止,免误大政方针。④千万注意是荷!
蒋介石语气如此严厉,孔祥熙遂不敢再转呈贾存德的情报。
不理睬孔祥熙与日方首脑会面的要求
萱野长知等于7月23日返日后,联络头山满、小川平吉等人,在政界上层活动。至9月上旬,宇垣外相表示,不再坚持蒋介石下野,但蒋须“预先作出准备下野的表示,而在和平之后自动实行”。⑤9月17日,萱野再到香港与马伯援、贾存德会谈。萱野称,宇垣“酷爱和平”,愿意仿效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访问德国的故事,在军舰上与孔祥熙见面,不讲条件,仅以“和平”与“防共”两原则为谈话基础。马伯援将两原则略加修饰,改为:(1)东亚永久和平;(2)中日精神防共。对“精神”二字,萱野深表同意。23日,日本五相会议议决,同意宇垣与孔祥熙的会谈计划。25日,马伯援离港赴渝,向孔祥熙汇报。但是,宇垣因其主张遭到日本军方的强烈反对,于29日辞职。10月8日,马伯援写出报告,交孔祥熙转呈蒋介石。报告称:萱野等对和平运动,具有决心,正在运动头山满组阁。宇垣虽已去职,但近卫仍有决心,日本厌战心理已遍全国,中国应该利用这一时机。他说:“头山满为日本右派之典型人物,与总理有旧,现以八十四岁,老而且病之躯,热心和平,并派六十六岁之萱野,两来香港,设法沟通,此种精神,吾政府宜利用之。再中日战争,孰胜孰败,总有结束之一日,我政府纵不轻与之和,亦当与之周旋。”他建议重庆国民政府“通盘打算,本乎历史,鉴于大势,派得力人员与之接洽,鼓其勇气,或进而同去东京,察其虚实,宣传我政府主义。”⑥
孔祥熙觉得马伯援的报告很有用,于10月15日上呈蒋介石,同时致函说明国际没有援助中国的可能,而国内的财政又极为困难,无法维持。函称:
兹据顾大使报告及各方事实观察,国际援助既不可能,则此后对于内政外交均有切实检讨之必要。最近有西友自日来言,就其国内表面观察,似无大战状态,一切经济财政尚能勉维现状。至于我国,在我兄领导之下,虽将士用命,民众动员,抗战年余,已博各国之彩声,只以战场尽在我国境内,虽不免土地日促,交通困难,工厂既遭摧毁,货物亦难出口,所有人民声明财产之损失,实不可以数计。非惟我兄多年来苦心孤诣之种种建设,付诸东流,而今后财政上之维持,更将难乎为继。⑦
该函进一步渲染财政危机和武汉失守后中国的困境,声称:“后方情形,为我兄所深悉,长此以往,武力固属重要,而国内物质及人民团结如何,均应顾及。如果军事方面确有把握,不仅武汉可保,且能继续支持,日本方面不出三数月即有变化可能,自属不成问题,万一无甚把握,恐武汉一经退出,则人心不免因厌战而动摇,各省态度有无变化,亦难预料,且敌机现已屡向我后方扰乱,将来大多数军队究宜退至何处,倘使拘于一隅,补充与给养似皆成为问题。加以目前我之现金及外汇已拨用殆尽,而以货易货又因交通困难运输亦极不易。弟忝负行政责任,对于军事实不甚谙,对于财政外交,则不能不悉心研究。”他建议蒋抓住机会,乘时进行。函称:“如外援方面不能再求进展,而军事方面亦无十分把握,则此后遇有解决机会,即应乘时进行,否则机会至时,我无应付之策,稍纵即逝,更难再得,心所谓危,不敢缄默。”
同函附呈孔本人撰写的《最近国际情势》及《日本最近情势》报告。前一报告对蒋“攻心”,历述各国情况,声称寄希望于国际援助,无异画饼充饥。中云:
我以开罪于日本,故英国对我各项借款,非完全拒绝即多所顾虑,而法国对我所购之器械,现亦多方为难。俄虽对我极表同情,然因德、义、英等国对俄均甚歧视,俄内部情形复杂,故斯大林不敢言战……至美国因鉴于欧洲形势,虽心理上为我不平,实际上亦难积极助我……若望其为我出力,仍恐等于望梅止渴。①
后一报告说明日本国内和平派的活动,内称:“日本元老重臣文治派,现在希望和平者颇不乏人,如头山满、近卫、宇垣已合组秘密委员会,暗中活动,设法制止军阀跋扈……萱野为头山之代表,现在香港,仍思尽力奔走。”接着,孔祥熙着重说明,宇垣虽已去职,但日本国内的和平派仍在活动。报告称:
昨接港电云,松本最近由东京抵港,据言,对和平大纲,近卫与宇垣一致,方针未变。
现矢田回国,拟请近卫亲自出马,以效张伯伦。顷又闻知萱野接东京来电,谓海、陆相急盼与弟及居觉生兄会面。②
还在宇垣一成刚刚出任外相时,蒋介石就得悉日方曾要求中方派员赴日谈判,对此,他斥之为“想入非非”、“可笑之至”。③自然,对于“近卫亲自出马”以及陆军大臣、海军大臣要与孔祥熙、居正等见面的说法,他也不感兴趣。对孔祥熙此函,蒋介石未加理睬。同年11月,褚民谊、樊光致电汪精卫、孔祥熙,再次声称“近卫甚愿效张伯伦赴德故事,赴华晋谒委座”。④同月7日,孔祥熙将此电转呈蒋介石,蒋仍然未加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