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阻遏——抗战时期中(5)

辛亥革命网 2011-05-12 00:00 来源:历史研究 作者:杨天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孔祥熙在抗战期间曾指导和主持过多次中日秘密谈判,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的重要主和分子。对于谈判情况,孔祥熙有保留地向蒋介石作过

  阻止孔祥熙答复近卫第二次对华声明

  近卫文麿的第一次对华声明发表后,遭到日本国内许多人士的批评。11月3日,近卫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题发表第二次对华声明,改变此前“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方针,声称“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结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企图以此诱使重庆国民政府上钩。⑤果然,孔祥熙觉得是个机会,准备在11月7日的行政院“国父纪念周”上发表讲话,给予“非正式答复”。他拟稿称:“我人所注意者,仅彼对我态度。以平等待我者,即我之友;以暴力侵我或武力乱我者,即我之敌。”拟稿批评日本政府“好用定义不明之词句以淆惑视听,如彼所谓安定东亚,是否独霸东亚之别名?所谓求中国之合作,是否剥夺我经济之独立自由之变相?我人于此亟愿得知其真意。”①这里,貌似对日本提出批评、谴责,而实际上是在为日本政府提供答辩、粉饰其侵略政策的机会。拟稿并称:“解决中日之关键,全在日本,日人果能尊重我主权,而抛弃其侵略政策,则东亚之安定一举手耳,即世界之和平亦易如反掌也。”11月6日,孔祥熙将拟稿电送蒋介石。同日,蒋介石以“限卅分钟到的特急电”通知孔祥熙:“此文应慎重斟酌,切不可发表。”②9日,孔祥熙复电蒋介石称:“电发之后,弟觉似仍未尽妥,经再修改,原文另电陈闻,顷奉尊电嘱为缓发,经已遵办。”③这样,蒋介石就阻止了孔祥熙与近卫文麿之间的一次远距离对话。

  用“杀无赦”警告萧振瀛与日人重开谈判

  蒋介石对日本军国主义者不放心,有过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没有第三国的保证,决不与日本直接谈判。日本军部的“兰机关”负责人和知鹰二了解蒋介石的这种心理,以“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为饵,诱使蒋介石破例。1938年9月,蒋介石派原天津市长萧振瀛到香港谈判,由何应钦具体指导。孔祥熙未参与此项工作,但对谈判非常关心,唯恐其不能成功。同年10月,他听说谈判因第三国保证问题而陷入僵局,于21日致电蒋介石称:“弟意最重要关键,乃在对方之条件如何。至于方式,不难觅得合意途径。现在国内外状况,兄所深悉,倘军事确有把握,自无洽商必要,否则如条件相当,直接、间接无非形式问题,条件如能密商妥帖,则运用第三国出面,不致有何困难。”④这封信再次表现出孔祥熙因国内困难而急于与日本妥协的心理,但是,萧振瀛与和知谈判的主要困难在于日方一面谈判,一面进攻,毫无诚意。因此,蒋回函称:“萧事与兄所谈者内容完全相反,我方并未争执形式问题也。此事我处被动地位,在我限度之内,能否接受,实在于对方也。”⑤蒋并告诉他:“此事于武汉之得失无关,请勿虑。”不久,蒋介石察觉日方谈判的虚伪,决心坚持抗战,下令停止谈判,召回萧振瀛。

  第一次谈判失败,和知鹰二继续在东京政要中间活动。当时,日本正准备扶持从重庆逃出的汪精卫成立政权,和知决定利用此事再次迫使蒋介石派人坐到谈判桌前来。1939年8月,汪精卫在上海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9月,成立“中央党部”。9月17日,汪精卫致电重庆国民党中央,要他们毅然改图,努力与日本实现和平。同月,和知鹰二到香港,要其助手何以之转告重庆:汪精卫之事,经近卫、平沼两届内阁决定,又经阿部信行特使承认,奏明天皇,势难中止,但日本对汪之信念已经摇动,认为其人大言不实,贪索无厌。影佐祯昭本是汪之主谋,现在亦已失望,引为歉憾。目前日方之所以仍然支持汪精卫,在于无别路可走,不能不就既定政策,听其一试。何以之称:大约11月初,汪即可组织政府。意大利已劝日本促成此事,应允即日承认,德国则劝日本与重庆谋和。综观内外情形,尚在徘徊之际,最好乘汪政府成立之前,断然成立全面停战协定,而将汪之问题包括于取消伪组织之中。中国如有和平决心,日本定以诚意直接谈判。军部方面,和知可与板垣征四郎负责;政府方面,可由政界元老松井石根、山之辅等出面商谈原则。和知要求何以之转告萧振瀛,或派专使来港商谈,或仍由萧先来,以资进行。①9月31日,何以之致电时在重庆的萧振瀛,告以上述各点。10月4日,何以之两电萧振瀛,声称和知认定汪精卫为“东亚和平之障,极愿剪除”,催萧即速来港。②10月6日,孔祥熙将何以之各电转呈蒋介石,要求允许萧振瀛再次赴港,以私人资格与和知“慎密试谈”,同时“藉以刺探他方消息,备我参考”,函称:“弟意此次和知奔走各方,对于去汪事颇为努力,似可令仙阁前往一行,略与周旋,使其对我信仰益趋坚定。如能达到吾人之目的,不妨加以利用。③否则仙阁不去,彼必感觉失望,甚或老羞变怒,反又趋于助汪之一途,则前途更多障碍。”函上,不料却引发了蒋介石的雷霆之怒。10月9日,蒋复孔函称:

  兄与萧函均悉。以后凡有以汪逆伪组织为词而主与敌从速接洽者,应以汉奸论罪,杀无赦。④希以此意转萧可也。

  这封信,表面上针对萧,实际上是在批驳孔祥熙,语气严峻,没有给孔留一点面子。蒋在这一天的日记中说:“闻倭仍挟汪逆为奇货诱和,可笑,然我中央有求和之心理者,应注意痛斥之。”⑤可见,蒋的这封信针对范围较广,是有意说给国民党中更多的主和派听的。蒋介石此次之所以如此坚决、激昂,一是萧振瀛曾将去年在香港与和知谈判的部分情况透露给秦德纯,秦又秘密转告冯玉祥,其间讹传严重,冯据此向蒋及国防会议揭发,使蒋很愤怒。⑥二是自汪精卫在上海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之后,蒋即加强了对汪的批判火力,声称“汪逆卖身降敌,罪恶昭著”,⑦“人人得起而诛之”,正处在和“汪逆”不共戴天的情绪中。

  同年11月,何以之在香港与孔令侃会谈,何称:倘中方确有接受和平可能,则和知愿赴重庆面洽。⑧次年1月,何向孔祥熙的亲信盛升颐转达板垣的议和条件,并称:只要中方派大员前来,板垣可以亲自出马,甚至飞往内地亦可。⑨对于这些情报,孔祥熙就不敢再报呈蒋介石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