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阻遏——抗战时期中(7)
辛亥革命网 2011-05-12 00:00 来源:历史研究 作者:杨天石 查看:
孔函除说明蔡、贾的身份及离渝情况外,指责情报提供者“以讹传讹,竟至张大其词,骇人听闻。”孔函特别说明,在接待蔡、贾的整个活动中,自己对蒋既无隐瞒,又持慎重态度,没有文字贻敌,更未假借蒋的名义,函称:“一言丧邦,古有明训。事关国家兴亡,何敢擅自主张!当蔡来见时即本我兄素来之主张,晓以日本如不撤兵,不恢复七七事变以前之状态,决不与之谈判。此外绝无文字表示贻人手中,更何能涉及我兄名义?又何来我兄名片?蔡、贾两人谅亦无此巨胆敢事伪造。”接着,孔函强调掌握敌情,善于利用反间的重要:“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侦探重要,无人不知……今如有人,本其爱国热忱,窥得敌伪隐情,甘冒危险,不远千里而来,向我告密。若不假以颜色,使其乐为我用,势必为渊驱鱼,反被敌伪利用。弟虽愚,窃期期以为不可。故蔡之来谒,不能不见,惟所告之言,皆系勉以大义,并未派以任务,且暗示种种,使其有机会时,于不知不觉间言于敌方,以期于我有百利而无一害。”孔函还强调,从事这方面的活动难免遭人误解,甚至遭到攻击,但自己完全出于忠诚:“弟亦深知接见此种人物,难免物议,小则受人攻击,大则自招巨祸,然为效忠党国,使我兄抗建大业早日成功,故不惜利用各种机会,各方力量,期达目的,从未对自己本身之安危着想。”⑥
孔函接着分析日本少壮军人中的两派。甲派主张先用全副武力,解决中国事件,然后再行南进,此种主张对于中国最危险,非极力破坏不可。乙派主张用温和手段,得到中方谅解之后,再行南进。孔函由此论证利用乙派的必要性及利用蔡森的正当性。函称:“至乙派今日之肯降阶表示寻求和平者,确因千载不易得到之南进政策,今可不费力拾得之,故不容轻轻放过。弟既认定此时如能诱其南进,确属于我有益,前曾向兄言及,兄谓恐做不到,弟亦深知其难,不容强求,然苟有时机,弟以为不应放过,必随机设法暗示,希接近敌方者,于无形中促助其乙派之主张,故蔡来见时,弟亦晓以此意,暗示其促成。于上次报告中最后一页,业向我兄陈明。”
针对蒋函所批评的“摇撼军心、人心”之说,孔祥熙辩解道:“蔡此来,原出敌方之意。据情报所载,敌既派其前来,又复巨款运动,自系敌方力竭,敌方情急,适足以暴露敌人之弱点,足可摇撼敌人之军心、人心,而我之军心、人心,更当因此而益振,其理自明”。接着,孔祥熙又反驳蒋的“政府零乱”说,声称“蔡既来渝传达敌人之意,是时至今日,敌已深知欲谋全面之和、真正之和,非向我兄请求不可,亦非听由我兄裁决不可,似无零乱之可言”。
孔祥熙在逐一辩驳蒋对谋和活动的批评后,着重说明自己对蒋的耿耿忠心:“在过去二年中,弟对于敌伪或其他方面,凡有利于我兄之抗建大业者,均不惜任劳任怨以谋利用者,一则因承我兄重托,付以行政责任,不能推诿,一则因我兄为最高领袖,身任统帅,意欲保护其威望,故决志为国为兄,自甘牺牲,决不愿使我兄因一言一动,受有半点怀疑,致被奸人藉口攻击。”①孔祥熙最后表示,将遵命查究此事。函称:“现蔡、贾事,既蒙遵嘱,遵即饬查,如有假冒招摇情事,贾当撤职严办,蔡已托人设法予以警告。”自然,这是孔对蒋的敷衍之词。
孔祥熙这封信写得很用心。在正函之外,还附有《情报摘要》两份。其内容之一是,褚民谊曾在南京宴会席间对人说:“先从倒孔入手,使重庆内政发生纠纷。”孔祥熙附呈这一情报,意在告诉蒋介石,所有反对他本人的行为,均有汪伪背景。其二是,张季鸾对人表示,衔蒋之命到港与日方谈判和平,到港前曾见蒋11次,等等。孔要求蒋阅读这些情报后“仍乞准予赐还,以便存查”,并称:“弟向不道人长短,在过去更不欲以此种复杂琐碎之报告,烦扰我兄心神。现在事既牵涉及弟,恐其中别有作用,不能不请兄注意,但仍不愿使他人知之,以为弟亦有所攻击,或影响人心也。”②张之赴港,确系受蒋之命。孔向蒋呈送有关张的情报,其潜台词是:你蒋介石不也在和日本人发生关系吗?孔祥熙这一手很厉害,蒋自然无话可说,追查蔡、贾一事遂不了了之。
蔡、贾回到上海后,即列席王子惠与板垣代表岩奇清七所举行的会谈。岩奇称:“中国的维新大业必须由蒋委员长领导才能成功”,“要共同防共,中国方面就需要邀请日本在华北边区枢纽地留兵协助”。会议记录提出,察哈尔、绥远铁路线及北平、奉天线各枢纽地均由日本驻兵。至此,贾存德才发现上了王子惠与日方的当,拒绝签字。会议不欢而散。1944年9月,贾存德在上海会晤日本“兰工作”负责人和知鹰二,得知和知与板垣之间存在矛盾,深感变化难测,打电报给孔祥熙,声称自己才识不足,难以胜任,自此退出与日方的谋和活动。③可见,此前孔祥熙并未对贾采取“饬查”、“撤职严办”等处置行动。
孔祥熙对蒋介石的汇报有重大隐瞒
孔祥熙在1940年9月20日函中向蒋介石表白:“弟在过去,凡有所闻,均曾择要抄陈,后因奉命,亦即停止。”似乎他与日方谋和中的重要事情都曾向蒋汇报,而且奉命即止,没有违背过蒋的意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1938年6月,孔祥熙即派遣秘书乔辅三赴香港与日本驻香港总领事中村丰一谈判。二人先后在6月23、28日以及7月1、13、18、19日多次会谈。在7月18日的会谈中,乔曾转述孔祥熙起草的和平条件:“1.中国政府积极实现对日好感,停止一切反日行为,希望日本也要为远东永久和平积极为日华关系好转而努力;2.满洲国以签订日、满、华三国条约而间接承认。其次深切希望满洲国自发地成为满洲自由国,给中国人民以好感;3.承认内蒙的自治;4.决定华北特殊地区非常困难,但是中国承认互惠平等的经济开发;5.非武装地带的问题,有待日本的具体要求提出后解决,中国军队不驻防,希望由保安队维持治安;6.虽然还未充分讨论,但清算与共产党的关系,或签订加入防共协定的特别协定等,必须再加研究;7.中国现在非常荒芜而且穷困,因而对中国政府说来,(日方)虽有赔偿的要求,亦无力支付。”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