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江皖大水与华洋义赈会(8)
辛亥革命网 2014-06-06 00:00 来源:《清史研究》2013年2期 作者:朱浒 查看:
(38)《临时政府公报》第43号,《近代史资料》,第25号,第327页。
(39)《华洋义振会灾振文件汇录》,第1页b。
(40)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第169—170页。《临时政府公报》第34号,《近代史资料》,第25号,第264页。
(41)《临时政府公报》第40号,《近代史资料》,第25号,第298—299页。
(42)《临时政府公报》第50号,《近代史资料》,第25号,第370—371页。
(43)参见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5—148页。
(44)(48)《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282—283页;第241页。
(45)参见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第四卷),第178页。
(46)张怡祖编:《张季子九录·慈善录》,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影印本,总第1986—1987页。
(47)《临时政府公报》第43号,《近代史资料》,第25号,第324页。
(49)《临时政府公报》第48号,《近代史资料》,第25号,第360页。
(50)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辛亥革命前后——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73页。周秋光编:《熊希龄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册,第662页。
(51)周秋光编:《熊希龄集》,第2册,第659、662页。
(52)参见黄文德:《非政府组织与国际合作在中国》,第17—20页。美国学者黎安友(Andrew James Nathan)比黄文德更早地表达了这种思路,但言之过简。对此,参见Andrew James Nathan,A History of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Famine Relief Commiss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 1965. pp. 2,5.
(53)关于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的概况,可参见李文海:《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清史研究》,1993年第3期。
(54)有关丙午义赈会的详细情况,可参见朱浒:《民胞物与:中国近代义赈(1876—1912)》,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24—230页。
(55)《华洋义赈会订期本月十一日下午四时二刻假张园开中西大会》,《申报》,第109册,第609页,宣统二年十一月初八日(1910年12月9日),第1版。
(56)(106)《华洋义振会会场记事》,《申报》第109册,第681—682页,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二日(1910年12月13日),第2—3版。
(57)《华洋义振会会场记事续志》,《申报》,第109册,第697页,宣统二年十一月十三日(1910年12月14日),第2张第2版。
(58)盛宣怀:《愚斋存稿》卷76,第1622页。
(59)(117)《华洋义赈会职员会纪事》,《申报》第109册,第745页,宣统二年十一月十六日(1910年12月17日),第2张第2版。
(60)(112)(118)《华洋义振会报告近事》,《申报》第110册,第14页,宣统二年十二月初一日(1911年1月1日),第2张第3版。
(61)(94)(96)《华洋义振会报告大会志盛》,《申报》第114册,第367页,宣统三年七月二十九日(1911年9月21日),第2张第2版。
(62)《续募急赈》,《申报》第114册,第145页,宣统三年七月十七日(1911年9月9日),第1张第6版。
(63)Central China Famine Relief Committee: Report and Accounts, From October 1, 1911 to June 30, 1912, Shanghai: Printed by North-China Daily News & Herald, Ltd. p. 8.
(64)《陈作霖致盛宣怀函》,《盛宣怀未刊档案》,编号00009482,上海图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