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
辛亥革命网 2011-06-03 00:00 来源:学术批评网 作者:陈三井 查看:
一、前言
去年(1997)7月,笔者有幸重游北京,在北大校门口的风入松书局,偶然发现这本新书,稍一翻阅,便深深地被它的精彩内容所吸引住,于是很快的买下来。笔者的本行虽非研究中美关系史,但拜读之后,仍觉眼界大开,获益良多,当然感触亦复不少。所以甘冒“捞过界”之讥,愿为这本难得一见的好书稍做推介,或许也能收到抛砖引玉之功。
在中美关系已经解冻,并逐渐改善的大环境下,中国大陆相继设立了一批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队伍迅速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这是可以预期的。汪熙主编的《中美关系研究论丛》已出版15辑,便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而其中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书能在美国总统柯林顿即将于本年六月底前往中国大陆访问之前出版,实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然,本书并非纯为赶时髦而作,应可断言!
“打开眼界,面向世界”,是大陆自改革开放以后,喊得震天价响的口号,这是值得赞赏鼓励的好事。因为“今天的世界已不是19世纪的世界,今天的中国更不是清朝末年的中国”。 而如何开眼看世界,走向世界,必须借重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从个人的屈辱和挫折中吸取经验,从历史的长河里寻找宝贵的教训,这无疑是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 汪熙策划《中美关系研究丛书》 的微言大义。西哲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说过:“历史使人聪明”,此之谓也。
二、内容简介
有人说,美国是天堂;也有人说,美国是地狱,还有人说,美国既非天堂,亦非地狱。在大多数的中国人眼里,究竟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其实,答案的关键是看对什么人而言。从19世纪上半叶起,中国就有人试图了解和认识美国。在为时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漫漫岁月中,已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表达了他们各式各样的美国观。
本书除导言与结束语外,共分11章,不但内容丰富有趣,而且标题醒目生动,值得先抄录如后,再来分章分节略作讨论。
第一章 开眼看世界
第二章 跨越太平洋
第三章 从洋务热到抵约潮
第四章 救亡图强之鉴
第五章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
第六章 特殊的载体和视角
第七章 面对大危机的震撼
第八章 一面历史的镜子
第九章 沉重的一页
第十章 矫正与扭曲
第十一章 面向大洋彼岸
结束语 美国这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