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6)
辛亥革命网 2011-06-03 00:00 来源:学术批评网 作者:陈三井 查看:
第二节“美帝:最凶恶的帝国主义”。在这段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仍然完全随着毛泽东的指示,百花齐放,照着政治的风向球,群莺飞舞,光喊口号,用尽最拙劣的形容词,而没有实质的意义。所以在一面倒批美的声浪中,美国是“和平、民主、文化”的敌人,更是“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当然也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美帝是“最顽固、最不要脸、最坚持侵略的强盗”,是殖民主义的头子和保镖,是一切反动派的首脑,是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共同敌人,是“集帝国主义的一切罪恶之大成的帝国主义头子”。美帝国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贪婪、最残暴、最狂妄的侵略者,它也足没落中的帝国主义阵营的中心支柱、最后堡垒”。这种狠批恶斗,非理性、不客观的美国观,可视为种特别时代的产物,无疑也是种专制封闭社会的产物。
第四节“中国人民的死敌”。在整个社会被有意识的动员起来全力对付美国的大环境中,“认识美帝国主义,仇恨美帝国主义,反对美帝国主义”,成为那个时代最迫切的政治性服务。在史学为政治服务的前提下,史学家以研究“怎样从历史上认识美帝侵华”做为配合,说出“为着祖国,就必自恨美帝开始;如不恨美帝,就是思想有问题,神经有问题!”的话。而国际问题专家也煞有介事地指出,美帝国主义“不仅是一只最嗜血的大恶狼,而且是一双披着羊皮的大恶狼,对于它,人们特别要提高警惕”,“不把美帝国主义彻底埋葬,我们的斗争决不罢休”。真是慷慨激昂,伟哉斯言!
第四节“民主乎?自由乎?”狠话说过,下一步便是集中在如何将美国假民主、缺乏自由的面貌,赤裸裸地揭开,然后戮穿它、撕碎它。北京有一批法学家集会,声援对美国的斗争,当时大家共同的认识是,“标榜自由世界最民主国家的美国,实际上是一个连基本人权都得不到保障的最不民主、最不自由的国家”。一小撮亿万富翁实行残酷的统治,广大劳动人民处于奴隶地位,这就是号称“民主、自由、全民福利国家”的美国的真相。
第五节“纸老虎:一天天烂下去”。从政治上的假民主无自由,到经济危机、社会问题,更可证明“纸老虎”的没落。七十年代初的美元危机,被当成是“金元帝国腐朽没落,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的本质”,美国的社会盗匪横行、黑道猖獗,美国的科学发展正在走下坡路,美国的军事外强中干,美国的文化表现出资本主义末日的一切腐败现象,凡此都是美帝每况愈下,一天天烂下去,而且越烂越深的明证。
第六节“赶超美国的画外音”。在全社会几乎一面倒的对美国骂倒骂臭的同时,出现一股空谷足音,正面承认美国的某些长处,希望“赶超”美国。于是中共领导人从周恩来、邓小平到刘少奇,发起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国(包括美国)的经验”,毛泽东提出“赶上”、“赶超”美国的历史任务。1958年的“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便是此一声浪的回应,无奈结果适得其反。
作者在这重要的一章,有痛定思痛的反省。他语重心长地说出,“多少年来,对美国只能说丑,不能说美。在‘左’倾当道的年月,谁把美国说得越丑越行时;反之,则要倒霉。其实这是一种闭关自守,失去信心的表现。”诚哉斯言,“左”倾误中国二十多年,不但延迟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机会,更阻碍了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
第十一章“面向大洋彼岸”,副标题为“美国热的省思”。中国人对美国看法的改变,开始于七十年代初。不过,直正的相对彻底的转变则是七十年代末以后的事。与五六十年代相比,那种八股式、情绪性的文字基本上消失了,理性的审视与探索精神奠定了中国对美国重新认识的新基础。
本章共分五节,第一节为“乒乓球转动了地球之后”。轰动一时的“乒乓外交”启动了中美关系迅速转变的巨轮,两国最终实现正常化,为这一重新认识提供了理想的国际环境。
第二节“重新发现新大陆”。1979年初,邓小平第一个率领政府代表团正式访问美国,从此打开了美国的扇窗,外交官、新闻传播工作者、学者等各式各样的人物相继走出了国内,把对新大陆的观察与感受,包括那“富饶的土地、美丽的风景、进步的科技、发达的工业、丰产的农业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还有美国人的乐观、开朗、扭率、热情、请求实际、富于进取精神等”,透过平面与立体两种媒体,展现在中国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