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民主诉求之特色(6)

辛亥革命网 2011-04-21 00:00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新青年》是五四时期宣示民主精义的主要阵地。《新青年》的民主诉求:,是中西文化相激相荡的产物,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处在艰难困顿关

  认定民主即是个人和社会从旧制度桎梏下求得“解放”,这一感性化见解,几乎是五四时代新知识界的共识。诗人冯志在40年代曾这样描写自己这些人“五四以后的那几年”的状态:

  那时觉得既然醒了,

  就不该

  关着阴暗的门窗;

  那时觉得既然醒了,就应该

  放进窗外的光明。

  ……

  那时无论如何,

  要跳出

  窒闷的家庭;

  那时无论如何,

  要舍弃

  狭窄的家乡。26

  追求解放,向往光明,成为一代新知识界的时尚,其间包括的意蕴是深远的,诚如对五四有直接观察的美国思想家杜威(1859—1952)所说:

  在一个思想信仰曾一度被正统束缚成教条和自满自足的国家里,这种追讨问题的狂热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预兆。26

  然而,发挥抵抗力、破坏旧偶像的解放型民主诉求,如果缺乏建设性民主实绩的支撑,也难免令热情的追求者陷入迷茫。冯志在诗中吟叹:

  如今走了二十多年,

  却经过

  无数的歧途与分手;

  如今走了二十多年,

  看见了

  无数的死亡与杀戮。

  那时追求的

  在什么地方?26

  解放型的民主诉求毕竟是真诚而又有实际价值的,它在中国人心中播下的希望火种不会熄灭———

  如今的平原和天空,

  仍然

  照映着五月的阳光;

  如今的平原和天空,

  依然

  等待着新的眺望。27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