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民主诉求之特色(9)

辛亥革命网 2011-04-21 00:00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新青年》是五四时期宣示民主精义的主要阵地。《新青年》的民主诉求:,是中西文化相激相荡的产物,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处在艰难困顿关

  [参考文献]

  1]陈独秀。敬告青年[J]。青年杂志,1915,1(1)。

  2]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J]。新青年,1919,6(1)。

  3]魏源。海国图志:卷四七[M]。

  4]瀛环志略:卷下[M]。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5]康有为。忧问[M]。

  6]梁启超。读《孟子》界说A。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M]。

  7]严复。辟韩A。严复集:第1册[M]。

  8]孙中山全集:第1卷[M]。

  9]再答吴又陵(孔教)[J]。新青年,1917,3(5)。

  10]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J]。青年杂志,1916,1(6)。

  11]新青年,1919,6(2)。

  12]新青年,1919,6(1)。

  13]新青年,1919,6(3)。

  14]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第3卷[M]。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15]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J。青年杂志,1915,1(1)。

  16]高杰。二十世纪的中国青年[J]。中国青年,1996(6—7)。

  17]罗家伦。今日世界新潮[J]。新潮,1919,1(1)。

  18]陈独秀。俄罗斯革命与我国民之觉悟[J]。新青年,1917,3(2)。

  19]陈独秀。驳康有为《共和平议》[J]。新青年,1918,4(3)。

  20]新青年,1917,2(5)。

  21]陈独秀。随感录[J]。每周评论,1919(25)。

  22]敬告青年[J]。青年杂志,1915,1(1)。

  23]新青年,1917,3(5)。

  24]陈独秀。抵抗力[J]。青年杂志,1915,1(3)。

  25]陈独秀。偶像破坏论[J]。新青年,1918,5(2)。

  26]冯志。那时那时———一个中年人叙述五四以后的那几年[J],读者,1995(4)。

  27]杜威。学生反抗的后果[J]。新共和,1920,21(273)。

  28]李大钊。大哀篇[A]。李大钊文集:上[M]。

  29]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醒[J]。青年杂志,1916,1(6)。

  30]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J]。青年杂志,1915,1(2)。

  31]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J]。新青年,1917,3(3)。

  32]新潮,1919,2(2)。

  33]孙中山。民国周年与海外国民党同志书[A]。胡汉民。总理全书:第3卷M。

  34]杜威。美国之民治的发展[J]。每周评论,1919,26。

  35]杜威。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J]。新青年,1920,7(3)。

  36]陈独秀。实行民治的基础[J]。新青年,1919,7(1)。

  37]鲁迅。娜拉走后怎样[A]。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作者简介:冯天瑜(1942-),男,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部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