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之境——张海鹏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7)
辛亥革命网 2019-02-19 09:38 来源: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细珠 查看:
注释
[1] 张海鹏:《东厂论史录——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评论与思考》,“跋”,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65页。
[2] 他曾在访谈中说:“1978年开始,我进入真正的学者生涯,努力抢救失去的时间,一心一意展开自己的学术研究。在这样的条件下,度过了我学术研究的十年黄金时间。”参见李细珠、张志勇、赵庆云访谈整理:《张海鹏先生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回望一甲子——近代史研究所老专家访谈及回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52页。
[3] 张海鹏:《湘军在安庆战役中取胜原因探析》,《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5期,第25-50页。
[4] 张海鹏:《试论辛丑议和中有关国际法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6期,第101页,注释①。
[5] 张海鹏:《宝善里炸药爆发时间考实》,《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第288-294页。
[6] 张海鹏:《湖北军政府“谋略处”考异》,《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第177-189页。
[7] 张海鹏:《宝善里炸药爆发时间考实》,《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28页。按:这段话在《近代史研究》发表时有改动。
[8] 李卫民:《深入钻研马列主义,提高宏观史学研究水平——张海鹏研究员访谈录》,《晋阳学刊》2011年第3期,第12页。
[9] 张海鹏:《黄兴与武昌首义》,《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第124页。
[10] 胡波主编:《孙中山研究口述史•京津卷》下册,“张海鹏”,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1-32页。
[11] 张海鹏:《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人民日报》(理论版)2011年9月26日,第7版。
[12] 张海鹏:《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评说》,《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第52-66页。
[13] 张海鹏:《孙中山“社会革命”说正义》,《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第268-279页。
[14] 张海鹏:《试论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真谛》(《孙文研究》第21期,日本,1997年1月),《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第316-329页。
[15] 张海鹏:《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实意义》,《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0-65页。
[16] 张海鹏:《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内在矛盾值得研究》,《张海鹏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12年版,第426-431页。
[17] 胡波主编:《孙中山研究口述史•京津卷》下册,“张海鹏”,第26-27页。
[18] 张海鹏:《民国史研究的现状与几个问题的讨论》,《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期,第1-17页。
[19] 张海鹏:《论皖南事变之善后》,《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第100-126页。
[20] 张海鹏:《中国留日学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第179-193页。
[21] 李细珠:《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张海鹏先生的学问人生》,《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16-17页。
[22]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3期,第1-15页。
[23] 张海鹏:《下大力气推进抗日战争史研究》,《人民日报》2015年9月17日,第7版。
[24] 张海鹏:《中国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日,第7版。
[25] 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8期,第26-35页。
[26] 张海鹏:《对教育部<通知>的质疑——“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八年抗战”远非史学界共识》。
[27] 李细珠、张志勇、赵庆云访谈整理:《张海鹏先生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回望一甲子——近代史研究所老专家访谈及回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88-289页。
[28] 张海鹏:《学术人生——我的理想与追求》,《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19、24页。
[29] 张海鹏:《新时期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求是》2009年第7期,第44页。
[30] 张海鹏:《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若干原则性争论》,《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年第3期,第21-22页
[31] 张海鹏:《学术人生——我的理想与追求》,《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20页。
[32] 张海鹏、邹兆辰:《追求历史的真谛:我的史学之路——访张海鹏研究员》,《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4期,第48页。
[33] 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若干史实的解说》,《张海鹏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1、142页。
[34] 张海鹏:《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历史学》,《光明日报》2008 年11 月9 日,第7 版。
[35] 张海鹏:《六十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确立与发展》,《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