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3)

辛亥革命网 2014-10-08 15:46 来源:《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 作者:李书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半个月后,黄兴于10月25日偕同夫人徐宗汉及日人萱野长知等从上海乘江轮到达汉口。各军士见黄先生亲来指挥作战,士气大振

  这时接到汉口报告说,在汉口作战的第三协协统林翼支已于11月1日晚间离汉潜逃(初逃襄阳,又匿随州,后被枪决)。以后又接汉阳报告,负责防守汉阳的第一协协统宋锡全擅率所部向湖南撤走(宋退至湖南,由黎元洪电请湘督谭延闿逮捕正法)。会议当即一致决定:先在汉阳防守,俟湖南援军开到后再反攻汉口。

  我是从北京经上海乘江轮于11月2日到汉口的。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我即随同陆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到保定,计划举兵响应。忽接军谘府大臣载涛的电令,命我即日回京。我原是军谘府的科员兼官报局副局长,即遵令回京。载涛命我同科员黄郛赴南方与革命党人商议罢兵言和办法。我与黄郛即日携眷出京,从天津乘海轮赴沪。到沪后,黄郛留沪帮助陈其美攻取上海,我则乘江轮赴汉。11月2日船抵汉口时,我见全市火光熊熊,烟雾弥天,枪声已息。即换渡轮到武昌江岸,岸上有一队学生军来迎。到都督府后,会见黎元洪、黄先生及首义各同志,并参加当日举行的军事会议。会议决定黄先生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我为参谋长。

  11月3日晨,黎元洪命各部队派代表到阅马厂广场举行登坛拜将的隆重仪式,借以鼓励士气。授印时,黎元洪、黄先生都有演说,士气大振。是日,即将总司令部人员组织完成。以吴兆麟为副参谋长(吴原系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左队队官,未参加革命团体,旧历八月十九日夜间起义士兵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时,推他为临时总指挥,由他下令攻打督署。他曾向张之洞所聘请的日本铸方大佐学过参谋学,以富有军事学识著称),姚金镛、金兆龙、高尚志、甘熙绩、耿丹、辜仁发、吴兆鲤、余鸿勋等为参谋,田桐为秘书长,王安澜为兵站司令。以后王孝缜从北方来鄂,任为副官长。原在武昌起义的湖北及外省学生共同组织的学生军,由刘绳武为标统,田化龙、赵士龙、佘子祥为管带,共约300余人,调归总司令部直接指挥。是晚,黄先生率总司令部人员同赴汉阳,在伯牙台设总司令部,嗣因敌方枪弹能射至院中,次晨移往昭忠祠。

  4日晨,黄先生率总司令部人员登龟山顶观测汉口敌方阵地,敌方大炮向龟山射击,炮弹都落入龟山后方的江中,无人受伤。寻沿河边防线视察一周,决定利用汉阳兵工厂、钢药厂的铁板、木材沿汉水南岸构筑防御工事。因部队都系新兵,须受训练,不令担任此项任务,另由各部队招募民工,按日付给工资,由官长督修。当汉口大火以后,火烬多日未熄,敌人亦不能踏过火场来攻汉阳。因此,两岸枪声沉寂,我方沿河岸每日虽有数百人修筑工事,敌军亦未来扰,工事得以顺利修成。工事修成后,我方即向敌方进行宣传,夸说防御工事如何坚固,形容得好似铜墙铁壁一样,借以使敌人有所畏惧,以延缓其进攻企图,并掩饰我方援军未到、汉阳守军空虚的弱点。

  黄先生初到汉阳时,只有蒋肇鉴协统的步兵第一协守在兵工厂附近。第一协协统原来是宋锡全,他把部队带赴湖南后,黎都督派蒋肇鉴继任第一协协统,其时只剩一营兵士,蒋接任协统后才陆续补充。其他调到汉阳的部队,有张延辅所率的步兵第四协、熊秉坤所率的步兵第五协、胡效骞所率的步兵第四标。11月6日,湘军第一协协统王隆中(与我在日本士官学校同学,未加入同盟会)率所部开到汉阳。9日,湘军第二协协统甘兴典率所部徒手兵开至武昌,领取枪支后也开到汉阳。湘军两协士兵开到汉阳后,在汉阳防守的士兵都大为兴奋,以为转败为胜的时机到了。

  从各方来汉阳参加作战的,有留日陆军同学曾继梧、程潜、程子楷、唐蟒、曾昭文、王孝缜等,他们曾在汉阳前线或后方分别担任各项临时的或固定的工作。有从南京陆军中小学来鄂的学生蒋光鼐、李章达、陈铭枢、陈果夫等数10人,由队长张我权、副队长徐源泉带到汉阳,作为总司令部的督队员。有一日本军人大原大尉亲来汉阳向总司令部投效。他每日在汉口探访敌情来汉阳向我军报告,但11月17日以后即未见其再来。后来听说,他于是日我军进攻汉口时牺牲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